傳說中的忘憂草,原來我們都吃過
? ? ?夏日清涼寂靜的清晨,天光已亮,太陽尚未升起。一片不大的田地中,種滿半人高的植物。翠綠色的葉子,粗壯的莖枝,緊實的花苞密密麻麻挺立在枝頭。一位慈祥的老人帶著六七歲的頑皮孩童,在田間勞作。她的手指靈活而飛快的摘下枝頭細長的花苞。她必須趕在太陽出來之前摘完所有的花苞。一旦陽光照耀,這些緊實的花苞就會在瞬間啪啪開放,雖然美麗,旦它的實用性也就在瞬間失去了。
? ? ? ? 這個情景是愛人對兒時跟著外婆在田間采摘金針菜的回憶的回憶。外婆的金針菜種了很多年,他的記憶也持續了很多年。采摘下的金針菜飽含水分,必須立刻把它們晾曬在太陽底下,一天之內完全曬干,不然就會發霉變質,一天的勞動也就付之流水了。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就要把土炕燒熱,鋪一張竹席,把采摘下來的金針菜晾在土炕上,一天之內烘干。
這是一項辛苦而繁瑣的勞動。曬干后的金針菜,一斤也只能賣兩毛錢。從五月到七月,金針菜會整整持續生長三個多月,他和外婆的勞作也要持續兩三個月。最終售賣干燥的金針菜所得,也不過幾塊錢。
看似美麗的花朵背后,卻是無言的艱辛與勞作,也許世界就是這樣,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后,都隱藏著看不見的黑暗與艱辛。
每年的五月中旬,在英國倫敦召開一年一度的園藝盛會——切爾西園藝花卉展。千姿百態的植物花草在英國皇家園林中綻放,它們的背后,卻是英國數百年對世界各地的黑暗殖民統治,才搜集到如此種類繁多的植物。
金針菜的學名叫做黃花菜,這是我的童年記憶中不可多得的一道美食。只有逢年過節才吃的到,平日是吃不到的。買來干燥的黃花菜,用涼水浸泡半小時。摘去兩頭的硬結。切段,與木耳雞蛋同炒,美味至極。
? ? ? ? 十多年前周華健唱了一首流行歌曲《忘憂草》單名字就緊緊吸引住了人的心。可惜這么多年一直疑惑,以為忘憂草只是歌者編撰出來的名字。直到最近才知,忘憂草原來就我們熟悉的黃花菜。
黃花菜,又名金針菜,忘憂草。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怪不得它開花后與百合花那么像。
那忘憂草又是如何得名的呢?
據《本草注》說:“萱草味甘,令人好歡,樂而忘憂。”而據《詩經》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栽種萱草,借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
萱草是中國的母親花
《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是母親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親。從此,母親居住的屋子也稱萱堂,萱草就成了母親的代稱,它也成了中國的母親花。
自從知道了我們吃了這么多年的黃花菜就是忘憂草,心情莫名的美妙了很久。
2016時光的手按了replay,許多事物從記憶中走出來,與我相見,比如黃金急雨,比如忘憂草。感謝時光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