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一下午貝多芬《獻給愛麗絲》的鋼琴曲,春天的旋律在腦袋里亂飛,盡管辦公樓窗外的夜幕降臨,我還是能夠聽見樓下草木的瘋狂生長。
需要下單給工程部的數據再次出現了問題,我只得把一張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打印出來,逐條核對。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辦公室很安靜,白色燈管自顧自發出亮光來,不知為什么,我想起兩年前初來公司,王姐總勸我早點下班回家,別浪費公司的電。
此刻,我又在浪費公司的電啦。
王姐走之前給我看了一張她08年的照片,近乎十年前的照片,照片里她笑得明媚動人,臉圓圓的,充滿了青春的朝氣。我眼前的她和照片里的她,分明是同一個人,我卻依然覺得有哪些地方不對。說不出來,我只好說,照片上的你臉圓些,看上去胖胖的。
王姐特別不能接受;“我覺得沒有什么變化啊,大家也都這么說呀。”
我想了下,回答:“可能是以前有些嬰兒肥吧。而且臉上的神情也不一樣了,眼睛里也有更多的內容了。”
王姐不置可否,卻開始感嘆時間的流逝了。我心里突然冒出一個好玩的想法,想把我們部門08年的照片都收集起來,看看那個時候的大家都是什么狀態。
于是,利用職務之便,我在部門微信群里發了一條通知:因人事部活動需要,每人需提交一張08年的個人照片。單純的小伙伴開始把照片發給我,無一例外,我看到了一張張青蔥、懵懂的臉。
如果時間真的是一條河流,我們每個人置身其間,與河流一起向前,身邊沒有參考物,其實是比較容易迷失其中,以為歲月靜好的。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與冥想的關系,其實冥想只是把我們的注意力從一種流動中收攝回來,在靜默的專注里,你能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而另外一種讓你感受到時間流逝的方式就是,讓一個不曾參與你過去的人去看你的舊照片,他會告訴你,你到底已經走了多遠。
王姐的感嘆來自于,我提醒了她,好多好多的時光已經悄悄溜走了,然而自己往往卻毫無察覺。
蘇珊·桑塔格曾說:“所有照片都使人想到死。拍照就是參與另一個人(或物)的必死性、脆弱性、可變性。所有照片恰恰都是通過切下這一刻并把它凍結,來見證時間的無情流逝。”
我們走在消逝中,這好像是一件實實在在每一分秒都在發生的事情。如果可以時刻保持這樣的認知,我們是否可以對日常那些雞毛蒜皮的煩心事少耗一點心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