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2021年11月26日中午11點,世界衛生組織正緊急召開一場閉門會議,討論最新在南非發現的B.1.1.529變異株究竟應該被列為“值得關注的變種”(VOI),還是一個更危險的等級:“需要擔憂的變種”(VOC)。幾小時后,結果出來了。
WHO發布聲明,將B.1.1.529列為“需要擔憂的變種”,命名為Omicron(以第15個希臘字母命名,中譯名“奧米克戎”)。這意味著,WHO病毒進化技術咨詢小組的專家認為,新變種具有更高的傳播力或致病性,或者可能降低目前診斷、疫苗和療法的有效性。
此前,共有四種變體被世衛組織納入VOC,包括阿爾法、貝塔、伽馬和傳播力最強的德爾塔,Omicron成為第五種。WHO指出,初步證據表明,與其他VOC相比,該變體可能讓人群再次感染的風險增加。
第一個已知的Omicron變異株感染病例來自南非豪登省2021年11月9日收集的樣本。
但多位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分析這種變異株的傳播性是否真的大于德爾塔,這不僅要看變體自身的基因突變情況,還要看在人群中的實際傳播趨勢,后者的影響因素不僅和病毒特性相關,還和各地的疫苗接種率、防疫政策、人群結構等相關。
“現在還不需要拉警報,目前不要恐慌?!毕愀鄞髮W病毒學家金冬雁對《中國新聞周刊》強調。他指出,要相信科學,靜觀其變,最重要的是加強監測,后續主要關注新變種三個特征的演變:傳播性、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
32處突變意味著什么?
Omicron之所以被認為是“最危險的毒株”,是因為在它的刺突蛋白上發現了32處突變。這個突變數量是“前所未有的”,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RC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主任尼爾·弗格森這樣說。
與之相比,席卷全球的德爾塔僅有16處突變。在所有突變中,位于受體結合區域(RBD)的突變最關鍵,這是病毒進入人類宿主細胞的“通道”,而Omicron在該區域至少擁有10處突變,德爾塔只有兩處,貝塔有三處,Omicron是德爾塔的5倍。
但金冬雁指出,突變的數量多,并不意味病毒的傳播能力或免疫逃逸能力就更強。在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中,目前已經發現了接近3萬個突變,“3萬多個里面變32個,只是1%左右”,而且刺突蛋白本身包含1200個左右的氨基酸,“變了30多個也是一個小數。”
與數量相比,更關鍵的在于,究竟是哪些位點發生了變異。
根據目前已公布的B.1.1.529基因測序數據,在變異的32個位點中,有幾個是我們所熟悉的,比如,曾在阿爾法和貝塔變體中出現的N501Y突變,可以提高刺突蛋白與受體ACE2的結合能力,從而讓病毒的傳染性增強。另一個突變E484是幫助變異毒株逃逸當前疫苗免疫的關鍵位點,貝塔和伽馬變體中都含有該突變。此外,新變體罕見地同時擁有兩個位于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附近的突變,分別是P681H和N679K,這兩處突變可能會加強其免疫逃逸能力,讓刺突蛋白更容易被切割,從而增強病毒的感染能力。德爾塔變種傳播力增強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附近攜帶P681R突變。
還值得關注的是,B.1.1.529攜帶著多個此前未曾發現過的新突變,“這種變體包含許多我們不熟悉的突變,”位于南非的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病毒學家Penny Moore說。
她的團隊正在實驗室里對B.1.1.529的復制能力和免疫逃逸特性進行分析,Moore此前說,由于該變體包含的突變數量太多,讓中和它的過程“變得復雜”。她的團隊最新公布的消息十分令人擔憂,計算機建模暗示B.1.1.529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逃避T細胞免疫。
與體液免疫相比,人體的免疫反應主要依靠T細胞免疫來實現對病毒的清除,而且細胞免疫還有記憶免疫反應,可以阻止人體二次感染。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教授陸蒙吉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評估一款疫苗抵抗變異病毒的能力,主要看它可以誘導出人體免疫反應的多樣性,最關鍵的,是誘導人體產生T細胞免疫反應的能力。
B.1.1.529更多的未知還有待進一步“打開”。
陸蒙吉強調,B.1.1.529的侵入性及抗體中和能力的變化,還需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實驗等觀察和研究后才能得知,未來幾周或許會有答案。Moore也指出,對于新變體的感染力是否真的增強,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她的團隊希望在兩周內獲得第一個更確切的結果。
對新變種傳播力的擔憂,自然會引出一個人們更關注的問題:Omicron是否會超越德爾塔,成為新一代的全球流行株?
在金冬雁看來,Omicron是否會成為新的優勢株,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新冠病毒的變異是受到一定限制的,總的來講,新冠的很多變種都沒有存活下來,即使是存活下來的部分變種,其中也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優勢株。
第一個已知的Omicron變異株感染病例來自南非豪登省2021年11月9日收集的樣本。
“從疫情暴發到現在,起碼發現了上百種變異株,但只有一個德爾塔能留下來,在過去,貝塔和伽馬變異株也被證明有比較強的免疫逃逸特性,但它們在和德爾塔的傳播比賽中還是落敗了,最后無聲無息就消失了?!苯鸲銓Α吨袊侣勚芸方忉?。
他還表示,只有等到該毒株傳播到一定規模時,才能更好地判斷,目前它的傳播規模還很小,主要限于南非。
第一個已知的Omicron感染病例來自南非豪登省2021年11月9日收集的樣本。雖然南非目前的新冠確診病例總數相對較低,但在過去 7 天內迅速增加,11月16日記錄了273例新感染病例,但到了11月25日,這一數字已上升至 1200多例,其中80%以上來自豪登省,而且,在11月12日至20日期間收集于豪登省的77個病毒樣本中,基因測序顯示,全部為Omicron變種。
截至2021年11月25日,已擴散至三個國家及地區,南非豪登省已出現至少77例,博茨瓦納4例,中國香港2例。
世衛:暫不需旅行限制
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新變種的源頭在哪里。但有學者推測它可能源自免疫系統較弱的患者。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所長弗朗索瓦·巴洛克斯教授表示,B.1.1.529變異毒株中的大量突變,顯然是在一次“單一暴發”中累積起來的,這表明它可能是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如未經治療的艾滋?。℉IV)患者在慢性感染期間進化而來的。
“這是一種猜測?!币晃皇茉L的病毒學家對《中國新聞周刊》說,但他認為,現在還需具體觀察當地出現的病例,比如病例是否具有基礎疾病、免疫缺損等情況才能判斷,沒有基礎信息的話,無法進行推斷。
金冬雁解釋,新變種的突變“特別多”,有三種可能,一是在免疫缺損的人群中傳了很多代;二是病毒在其他動物中傳播,又從動物又回到了人,也會表現出“異乎尋?!钡耐蛔儯蝗怯捎谀车貐^公共衛生發展相對落后,病毒可能在這個地區已經默默地流行了很長時間,發生了很多變異,但由于測序不足,沒有及時發現。
實際上,自從新冠大流行以來,對HIV患者在感染新冠后,體內發生更多病毒進化的研究就一直在進行。
來自非洲健康研究所和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的研究者們2021年6月4日在預印本網站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與晚期 HIV感染相關的持續性SARS-CoV-2感染和宿主內進化》。論文的研究對象是一名30多歲的HIV陽性女性患者,她感染新冠病毒的時間超過6個月,在這個過程中,病毒的種群在這名女性體內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感染第6天,宿主體內的新冠病毒在受體結合域中出現了E484K突變,在第71天出現了K417T和F490S兩個尖峰突變,隨后在第106天出現了L455F和F456L突變,第190天發生D427Y 和 N501Y 突變。研究指出,病毒進化可能是由中和抗體反應受損的選擇壓力而驅動的。
此前,阿爾法變種的出現,就是無法清除感染個體內病毒而帶來的結果。2021年8月,來自英國巴斯大學和愛丁堡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某人感染新冠病毒超過幾個星期,病毒可能會進化,有可能導致新的變異,“病毒進化的空間比我們想象的要大?!毖芯咳藛T說。
而在南非全國大約有220萬未經治療的艾滋病毒HIV陽性患者,其中只有不到20萬人接種了新冠疫苗。根據南非衛生部的數據,南非已為35.37%的成年人口全面接種疫苗,但最近幾天接種疫苗的人數有所下降。
金冬雁建議,加強針最優先接種的群體,應該是免疫缺損的人群,“可能第一次加強不行,還要兩次加強?!?/p>
他解釋,美國在出現第一波大規模突破性感染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即免疫缺損的人群在打完兩針之后沒有產生足夠的抗體。而且,對于這個特殊人群,免疫加強的策略應該要結合每一個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因為每個免疫缺損個體受疫苗的保護情況有很大差異,只有這樣才會杜絕持續感染。
陸蒙吉也表示,隨著變異株的不斷出現,年齡偏大和免疫缺損的人更受影響,需要增強免疫力,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此外,專家指出,目前的疫苗仍有效,即使失效,人類也能在短期內開發出新的疫苗。11月26日,莫德納公司(Moderna)表示正在迅速開展工作,以測試其疫苗中和新變種的能力,預計將在未來幾周內獲得數據。阿斯利康也正在尋求了解Omicron變體對其疫苗的影響,并正在測試其針對新變體的抗體聯合療法。該公司發言人說:“阿斯利康正在發現該變種的博茨瓦納和埃斯瓦蒂尼進行研究,這將使我們能夠收集疫苗針對新變種的真實世界數據。”
隨著新變種的到來,近兩日,努力回歸正常的世界又重新開始“封閉”。雖然世衛組織在26日警告各國不要倉促實施旅行限制,應該尋求“風險評估和科學的方法”。
但就在世衛組織將Omicron列為VOC后,美國立即宣布對非洲八個國家實行旅行限制,包括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納米比亞、萊索托、斯威士蘭、莫桑比克和馬拉維。
此前,英國、法國、以色列等國已經宣布對非洲部分地區的旅行禁令,其中,英國從26日起把南非、博茨瓦納等6個非洲國家列入紅色名單,同時暫停這些國家入境英國的航班。此外,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土耳其、埃及、沙特阿拉伯、巴林和約旦也宣布了對來自該地區的旅客的新限制。
就在剛剛,美國紐約州州長凱西·霍楚(Kathy Hochul)宣布,該州從12月3日起進入災難緊急狀態,她警告說:“雖然Omicron變種尚未在紐約州發現,但它即將到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