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茶經》寫作年代,茶的種類,只有屬于不“發酵”茶類的粗茶、散茶、末茶和餅茶,其中餅茶是主要的。
002 在大眾中,飲用前對不同的茶葉先作不同的處理,然后用沸水沖泡。有的再加蔥、姜、棗等添加物,用以調味,“煮之百沸”,然后飲用。
003 沖泡法現在還非常流行。后一種煮飲法在我國西南、西北地區以及中亞、西亞和非洲的一些國家也流行很廣,僅在具體做法和飲用器具上有所不同。
004 陸羽對茶湯的“沫餑”和香味都非常珍視,而沖泡和“百沸”都不能獲得“沫餑”和香味鮮爽濃強的茶湯,這就是他反對民間習慣方法的原因所在。
005 《茶經》作者是主張常年飲茶的,所以他說“夏興冬廢,非飲也”,這表明他認為飲茶并不僅僅為了在夏天解渴、消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還應照樣飲茶。
006 為什么要常年飲茶,從現在看來,由于茶內含有多種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物質,所以經常飲茶,確是既能健身,又能防治疾病。
007 講究喝烏龍茶的人,所用茶壺的大小,也隨人數或盅數而定,他們先聞香,后品位,茶杯很小,飲茶的目的主要也在于精神上的享受。
008 把飲茶或品茶作為精神上的享受,雖然是歷代文人所提倡的,在民間也很流行。
009 閩南人和廣州大小茶館中的群眾,就是用欣賞品味的態度來對待飲茶的。許多地方都有吃早茶或在清早上茶館的習慣。
010 除少數中上級的茶館外,也不十分講究茶的質量,只要一壺在握或一杯在手,就感到怡然自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