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生命本身是一次偶然的遇見,一切怨念都是虛妄。坦然接受命運的各種考驗會比逃避更心安,而最難的最應該的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和無法改變的出身,豁達地享受每一天。
這篇文章有點長,如果不趕時間,請耐心聽我講個故事~
由于學校和專業的原因,我很多大學同學都是“富二代”。也因為在創業社團,經常參加創業活動,接觸了一些“富二代”,當然大部分是90后,我本人也是90后。
在我接觸的“富二代”中,如果非要用一個詞去定義他們,就是“低調”;如果用一句話形容他們,那就是“這是一群明明什么都有卻時刻保持危機感的人”。可能這與很多人的想法相悖,可能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不要急著給一個人下定義,不要想當然,用平常心看或許會有新發現。
我是誰?
講故事前,先介紹下我的背景,我是一個非典型的廣東農村女孩,小學初中都在鄉下讀。幸運的是,長到現在都比較順利,沒有輟學,也沒成為不良少女。用家鄉的話來說就是“處處遇貴人”、“命水好”的人,靠著努力和幸運上了個比較好的大學,遇到了一些跟我不是一個“階層”的人,學會了一些“城里人”的技能。所以,我對現在擁有的,總是保持著一份謙卑,因為相比大多相同背景的同齡女孩,我已經足夠幸運。同樣,因為深入接觸一些富二代,知道所謂“富人”的生活,所以,也沒有憤世嫉俗、仇富的心理。我始終相信“一個人所擁有的必定有他的理由”,也相信“抱怨和憤世永遠無法解決問題”。
“富二代”只會坐享其成嗎?
這次分享L君的故事。
L君是大我一屆的師兄,我大一開學就認識他了,當時并不知道他是個富二代,因為他真的與普通人無異。一樣坐地鐵,一樣穿格仔衫,一樣住學校宿舍,一樣吃學校周邊的小吃。他對人很有禮貌,說話很謙虛,大部分時間都在傾聽,偶爾說一兩句。
這樣一個含著“金湯匙”長大的獨生子,按理說應該很難搞,不愿意吃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他大一那年用自己的私房錢在學校附近開了一個美食店,從選址到裝修再到日常經營,全部都是他一個人。有時候,廚師不在,還要自己上陣。后來廚房出了一次很大的火燒事故,他受了很嚴重的傷,頭發被燒毀,臉也局部毀容,在醫院躺了2個月才好,店最后也被迫關停。這一次他失敗了。
那段時間應該是他出生以來最灰暗的日子了,他也一度陷入迷茫,懷疑自己行不行,該不該繼續。
后來他的父親拿了一本《易經》給他,讓他自己琢磨。那是一個很睿智的企業家,我后來見到他父親的時候,莫名有一種敬畏。可能在醫院太無聊,他每天只能看看《易經》打發時間,他后來跟我說,他對《易經》和國學的愛好,都是那個時間培養起來的。
可能熟讀《易經》和佛學,他對人性看的挺透的,我挺怕跟他深聊的,被看透的感覺很不爽,我知道這是人對強者天生的畏懼。
難怪有句話說:“一群人中,說話最少最安靜的那個,往往是最厲害的人。”
愛折騰估計是每個“富二代”的通病了。在他出院后,也就是大二這年,他又開始做新的創業項目了,在淘寶做服裝。他家里是做服裝的,所以也算練手了。有段時間,在淘寶同類產品的銷售排前幾名,但是后來,由于只做代理,沒有什么特色,最后沒做了。
這一次他又失敗了。當時我還給他做了幾個月臨時客服。那段時間,真是好吃好喝的蹭了不少,項目解散前,他找團隊的人一一道歉,希望以后有機會再找他們。幾乎所有的伙伴都沒有責難于他,反而挺感謝他。他有讓人心甘情愿為他做事的能力,在這個階段積累的很多伙伴都成了他最有力的支持者。
我只是不想停下來
后來,他好像爆發了一樣。在學校加了幾個小的創業商業社團,其中兩個還是主席位。他一邊辦社團,一邊創業,社團在他的改革下,在學校迅速傳播,開始接很多活動,由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社團,到成為明星社團。同時,也參與了很多創業比賽和活動,把學校所有的創業比賽第一二名都包攬了,后來一提到創業社團,就知道他。
這一次,他終于成功了,不用再對別人說抱歉。我也在其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他的壓力和艱辛,我最佩服的是他很會抓住時機,同時能夠說服大家一起努力。
在社團高峰的時候,他就退了,一手培養了接班人。退了后,又開始新的一輪創業,開始做演講、上電視,接觸政商人士,做社會公益,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比如提供房子給沒房住的人,在你沒錢吃飯的時候,各種理由約你吃飯,幫助家人解決工作問題……
我不知道他哪來這么多精力,怎么可以一個人身兼這么多職,除了在學校的各種活動,他每周抽1-2天時間去自己公司工作,搞的每天至少要到一兩點睡。不過我發現他思考的時間總是比做事的時間長。
我曾問過他,怎么每天都這么忙這么折騰,他很淡然的跟我說“我只是不想停下來。”
接班,沒有選擇
毫無疑問,畢業后他去家里公司工作。用他幾年所學,所折騰的經驗,回到家族企業,替家里分憂。他現在更忙了,增加了新業務,三天兩頭出差,而且拉攏了一些當年學校很厲害的人為他工作。然而他也不得不面對家族的斗爭,以及處理老員工的關系,家族的關系看似強,其實也脆弱。
跟很多從小接觸商業的富二代一樣,他的商業嗅覺很敏銳,注重投資理財,絕對是奉行讓現金流動起來的人,不喜歡把錢存銀行,自學了很多投資財務知識。
當然,他也和普通城市小孩差不多,害怕孤獨,不喜歡一個人,喜歡熱鬧,喜歡美食,也會開著跑車到處玩。要讓他一個人吃飯,寧愿不吃,也不會做家務,一個典型的生活白癡。
這幾年的接觸,他都表現的很低調,很少人知道他家里到底做什么,資產有多少,我也是后來才知道原來他還是個華僑,家族在海南、印尼背景很強大。
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
這只是其中一個“富二代”,哦應該是“富三代”。身邊還有很多富二代們,低調的經營的自己的事業。有的玩攝影玩的很好,就開了一個攝影工作室,現在挺常給明星攝影。有的一邊學著管理家里的房地產公司,一邊堅持玩極限運動。
我所認識的富二代們大多好學、能快速學習,很會社交、追求卓越、品質,關心家族企業發展,認為財富來之不易,希望減輕父母壓力。同時他們不愿意被稱為“富二代“!他們不希望貼上任何標簽,在介紹自己的時候,他們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家庭。
當然,他們也挺常遭受嫉妒與責罵,這些很難逃脫,因為“富二代”這個稱號會讓他們的成功和失敗都看起來跟普通人不一樣。比起“農二代”“工二代”,他們的見識相對來說會廣很多,同時他們的父母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在普通人家孩子連好校都沒機會上的時候,他們早早就出國留學,接受國際頂尖學校的教育。我的同學們很多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紛紛選擇出國,而且不出意外,很多都念了商科。
我不知道未來他們會不會做的比父輩好,但我愿意相信他們,因為他們真的很努力,也懂得珍惜,遇到困難,想的是怎么解決,而不是逃避。
然而,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一生都無法從一個階層跨越到更高的階層,不是因為他們窮,而是他們太聰明了,一早就否定了努力的可能性,害怕竹籃打水一場空。
這些年,我一直提醒自己,我和他們并沒有什么不同,看似圈層不同,但是千萬別妄自菲薄,自己主動與他們區隔開,然后用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語氣吐槽他們。
我很珍惜我的富二代朋友們,因為跟他們相處,我是積極向上的,我不斷變得優秀,不斷變得強大,更懂得謙卑。我不是富二代,也可能成不了富一代,我更加懂得一個道理:不要輕易評價別人,因為你沒有經歷過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