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位父親,一邊上班,一邊跟院長連線:自己上初三的女兒因為平時成績差,人際關系也不好,后來又摔傷了手三個月沒有寫字,然后就是導致學習也跟不上了,初三上學期不想上學了,每天就呆在家玩手機、玩電腦,在家不提學習還好,提起學習就翻臉,不管買啥也不感興趣。
自己在過年之前就不間斷的聽院長直播,覺得院長講的非常好,非常實操,然后就讓愛人報了實操班,還要上導師班,但是面對當下孩子的問題不知道怎樣跟孩子溝通。
還提到之前跟愛人之間關系不是太好,所以感覺跟孩子的溫暖也不夠。現在面對孩子的問題跟媽媽特別焦慮也解決不了,所以連線院長希望院長給予指導。
院長:我問你個問題,假設這是別人家的事。不是你家的事,別人家的事,當別人給你,像如你剛才般嘚嘚嘚說完了,讓你給他提個建議的話,你覺得你想跟他提哪些建議?
父親:提啥建議?這我還真不知道。
院長:假如是你一個同事,一個朋友,一個親戚。跟你說呀說呀說完了,說完了問你,老大哥,你說我這情況咋弄?我問問你,你咋說。
父親:要是讓我說的話,我就說父母騰出來時間把孩子帶出去。見識就是了解他心里就是存在的東西。他不想跟你說的東西,到最后出去經過旅游,經過爬山跟你說出來,說出來以后按照孩子說的再去辦那個事兒。
院長:你覺得那個人愿意不愿意這樣做?
父親:我感覺嗯……會愿意。
院長:去爬爬山去轉轉,然后就能得到孩子里邊的心里話了,是不是?
父親:對。
院長:那你這樣做了沒?
父親:我這樣第一步就我讓他哥哥坐著飛機回來,又給她買了機票,先讓他帶去,我就說先帶他去重慶。這個四川好好的轉轉,是前天時間,他給我打電話,他說心情不好。
心情不好了,我說那個我說閨女,讓你哥哥帶你去看場搞笑的電影,或者去爬爬山,到山頂去深呼吸,把心里那種壓力都釋放出來。就是說我說你都是15歲孩子已經長大了,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別三天兩天心情好,三天兩天心情不好。我都說你已經長大了,這個爸爸是個工作,沒有時間陪你出去轉轉玩。如果要是說就像出游時間,疫情不嚴重,時間我都會坐著飛機,我們全家都買飛機票帶他去重慶,去,這個是她想去的城市就是上海、蘇州。
就是像杭州這一類的城市,我說我要是有時間,我一定會帶她出去轉轉。
院長:那你這說了半天,不是還是沒去?
父親:我讓他哥哥帶他去了,帶他去了之后,
院長:有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答案?
父親:現在是挺開心的,就是說也能給我說可多話,就是晚上說爸爸晚安,我感覺挺快樂的。這樣的話,她就是擱重慶,吃的美食,爬個山,她都把圖片發(fā)過來,讓我看看。
院長:這是當公主去了。明白吧?
父親:是的,我也知道。是的。
院長:你的目的還沒實現,你帶他去國外轉一圈才高興。
父親:是的對對對。就是最終的目標,最終的東西我不知道。
院長:所以,這種可以不可以?可以!那就是出去耍一圈,怪高興是不是?所以你是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她也不會跟你說,就是越往外跑。她的心越往外,越不好受。明白了?偶爾一次就行了。其實出去玩,家長都感覺這叫散心,其實出去玩兒是建立父子、父女、母女關系的重大事件。父親:是的。
院長:兄弟們,就是咱大人們之間要談個事。請一個人吃飯,結果你沒時間去,你派你兒子去請他吃個飯,你覺著。
那飯吃也可好,也可喜。喜洋洋大家都彬彬有禮,都說說話。那你告訴我這個事兒能解決嗎?
父親:是的。對。
院長:這事兒解決不了。
如果你早一點把這個決定給我說,我都壓根兒不會建議你讓他哥帶著他出去轉。除了耍一次高興之外。沒有太大的意義。
你說咱大人干啥事兒,坐那兒吃飯,咱是吃飯去了嗎?咱都不是去吃飯,是借助喝酒、吃飯、聊天,聯絡感情。
咱的目的是要辦事兒,你把它弄成一個純吃飯了就麻煩了。我年輕的時候,俺媳婦都說過我恁幾個人坐這喝酒聊天的,談事兒嘞。恁弄的可得勁酒喝好了,事兒沒辦。是不是?我們后來又坐那喝酒說事了,把媳婦都提醒我少喝點酒,
說事兒。人人都不能喝,最后都喝高了,事兒沒有說都喝的可開心,回家了。事兒第二天,天一亮傻眼了,事兒沒辦。這好多男同志年輕的時候就容易犯這種錯誤,酒喝飽了事兒沒辦,那就是恁閨女是玩好了。事兒沒沒辦。
父親說自己因為干的是修地鐵的工作,一年365天最多也就是能請三天假,認為給到孩子溫暖太少了,家里就靠媽媽一個人帶。
最后院長給出幾個建議:一、今天你給他老大孩通個電話,按我的要求去做。25歲男孩兒帶著妹妹在重慶,玩的很開心,需要做這些第一件事兒,了解重慶的歷史。
找到就是抗日戰(zhàn)爭或者解放戰(zhàn)爭時期,這個共產黨人很不容易的這段歷史了,面對白色恐怖。肯定有這樣的依據,這個歷史上肯定有你叫他去轉轉。就是通過對歷史事件來引導妹妹。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比如說當年白色恐怖,血腥鎮(zhèn)壓,看不到希望。然后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蔣介石都跑去了。這個就是就是這個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別提學習。
知道吧?那沒有意義,就談歷史上的事。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這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就是,如果妹妹不愿意談,哥哥要主動分享他以前遇到挫折后的想法。
比如在學校里遇到挫折,兄弟朋友之間有些誤會問題了。
自己的事業(yè)考學推進,受挫了,哥哥是怎么想的,哥哥是怎么做的。這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方面就是目標只有一個引導妹妹如何看待自己當下的生活。一定記住按流程,一個是歷史。我看這個有直播間里說這個是哪個視頻號還是啥,就是有抗戰(zhàn)遺跡博物館。
就是從這個歷史的事件當中去找找。重慶這個路都很有特色是吧?這個路它跟咱們中原地帶都不一樣,是不是?你看有劍川博物館有啥對吧?就是去看看開闊,既然出去了,所以就認了不說了,也不小了,是吧?
但是我們需要指導的一下,就是歷史上的東西第二個是哥哥人生當中的東西。第三個那就是目標就是要實現讓閨女認清放下的現狀,對未來有所渴望。這是前三步。
第四步。就談未來。比如考什么樣的大學,做什么樣的工作。在那個城市生活,就談未來。
這個人沒有未來的時候,當下活了一般都不好。凡是現在活的不好的,或者是在過去的時間當中痛苦無法自拔的人。
原因只有一個,沒有未來。看不到希望的人,當下過的都很痛苦。對吧?談未來。然后接著再一步就是就當下的生活狀況給妹妹探索一下我們能做些什么樣的事。就是能做點啥?比如爸爸工作比較辛苦。
咱姊妹倆是不是多心疼心疼,多關心關心爸爸。比如媽媽這因為你不上學這么長時間,媽媽也很不容易啊,都不知道哭了多少回。
咱都不說上學的事,咱是不是應該心疼咱爸媽。這是不是應該讓爸媽少受點罪,我們少擔心點兒。咱就是不上學了,咱有個不上學的一樣孝順父母,多干活兒。就類似這樣的引導。這就是你兒子他要完成的事情。就是能清楚當下能做啥。你比如恁閨女說我想學,我學不會。
想學學不會。這句話是不對的。想學學那些能學會的不就學會了嗎?
我想吃辣椒,我吃不下去呀!那你就少吃點唄。
我想減肥,我減不下去,先減一斤嘛。那咋減不下去,一天不吃飯都掉一斤,是不是?
只要想他總是有方法的,就找到一個妹妹的能夠進步的最低標準。你記住,最低標準的那個點。
等于這么多年以來。這孩子缺少陪伴,你還比較慣孩子,你知道你干了一件非常不好的事兒是啥?我我我我估計你覺察不出來。
如你自己所說,不經常陪孩子工作比較忙,回來了之后給孩子買好吃的,是不是哄著他玩,對吧?對,這是錯誤的。這是好多不能按時陪孩子,沒有生活在一起的家長經常做的特別錯的事。這種行為是啥?我說的直白者,你別有意見,好吧,這種行為是緩解了你的焦慮。彌補了你的虧欠之心。
不經常陪孩子見面了,多弄點東西。你內心平衡。如果你內心有個假設,我雖然不經常帶孩子,但是我很愛他。我給他買東西,我也跟他說說話,這使勁兒對孩子好。于是你家孩子這就叫間歇性的。陪伴這種陪伴更嚇人。
就跟降血壓一樣。
一個月都沒有降了。一次撲通一下降降。就降了兩天又不降了,又上去。就不能這樣去。以正常對待。而且既然工作那么忙,那么辛苦,陪不了孩子,你得讓你閨女心疼你。而不是你對那閨女好。得讓閨女更心疼你。
所以你們在接下來得慢慢學習了,但她剛學習昨天就剛結束。見恁媳婦兒。
正好就你倆擱家里,是不是這兩個孩兒都在重慶,在你家里讓你媳婦兒多給你講講。我講的啥,是不是?多分享分享,恁倆至少保持思想一致唄,是不是?這有時間大家學學,沒時間了,鼓勵自己的媳婦兒多學習。你三月份那得學學,是不是?因為不能再拖了。這孩子出現這么重大的問題,再拖再拖更完蛋。
這一點只要保持思想一致,然后評估一下當下能做啥的同時最后一項最重要的,那就是給他妹妹說,你看這問題你能解決不,解決不了。
解決不了咋辦,咱得尋求幫助。因為哥哥離得遠。我這兩天陪你在重慶轉了,哥哥還得工作,還得考研,是不是還得學習,那你就要回家了,你回家爸爸也是時間上不方便。媽媽一個人照顧著你也挺不容易。咱要么就我跟爸爸不在身邊,媽媽陪著你也挺不容易的,那咱需要別人的幫助。
你就是學習上有困難了。這個學習上有困難了,找人幫咱呀;這個思想上想不明白了,再找人幫咱呀;人際關系處不好了,咱再學學咋處人際關系呀。
對不對?讓他哥引導他。努力向上尋求幫助。能明白了?培養(yǎng)她的求助能力。
然后。他如果能實現了最好,他實現不了的話,未來你也是這種方式尋求幫助,咋尋求幫助呢?這就是我在給咱們學員講的時候都說過,凡是不上學統(tǒng)一的標準。
第一,孩子接受咨詢。第二,孩子不愿意接受咨詢,家長接受咨詢。
第三,在咨詢的基礎上,家長雙方必須得做點聽課學習。否則解決不了。這是我降血壓還是一樣,得聽大夫的。不聽大夫的誰也沒招。你想是不是?
父親:是的。
院長:剛才我所有給你講的東西,我講的非常的細。我建議你今天找個機會給恁老大孩兒打個電話。
一步一步一步一步的執(zhí)行。就這么說到。
父親:好。
院長:這就是這么多,你看看你記的筆記,咱就這么辦。這有可能過個個把月孩子的狀態(tài)都調整好了,只要孩子的狀態(tài)好了,上學也不是問題了。生活也不是問題了。她就是退一步講,她就不上學,出去打工,她狀態(tài)都好。
怕就怕啥也不愿意干。消極懈怠、悲觀自責,沉睡在自己的世界里難以自拔。這五到十年都廢了。
父親:是的,其實就是怕他就是說,到時間就是給他辦一年休學。如果他就是心心扉打開了好了,他要是愿意上學了,不愿意上學了,就給他報一個那個技術學校,讓他學門技術。當時間聊好了,能他參加工作,能顧住他,這就是我的初衷。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這。
院長:先別把你的這個心愿給閨女說來。你沒說吧?
父親:現在沒有說啥都沒說,就是他不上學生,我一直都是。沒有讓他學習,啥也不提。就是說我是我過年那幾天回去,我的手機就是他不是網斷了嗎?我的手機就給他玩玩了以后,俺兩個在這個就是呃也做到這是無話不談。他說爸爸,你那真好艾,你把手機都給我,我在家網線斷了,能有手機能行吧。我說手機,我的手機拿給你玩,你挺玩的,啥錢你玩夠了,你什么時間給我?
院長:以后不要這樣的話。
這種話是不對的,恁閨女現在變成啥,變成公主一樣,有個太監(jiān)叫爸爸,有個宮女叫媽媽。哇塞,那誰愿意上,我現在天天活的滋潤的不得了,你不能說啥叫玩兒夠了?當閨女說爸爸,你咋對我這么好,叫我玩。你說爸爸是爸爸,爸爸當然得對你好點了。
是不是咱玩兒一會兒,咱再干點別的事。這是正確的一個引導。
所以你也得加強。你是一個好父親,好老公。你也愿意去去努力,去調整,去改變自己,但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按照符合規(guī)律的想法來。
這個案例個人認為就是當代“喪偶式”教育,本人包括很多家庭都曾有過。(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多虧家長結識了院長,能追隨著院長學習,相信學習之后一切都會好起來。
喪偶式教育的三種情景:
一、父親不在——父親長期不去陪伴孩子,陪伴家人(有個好聽的詞叫事業(yè)心強,但真正成熟的、事業(yè)心強的男人衡量他成功的標準就是他的家庭是否完整)。不論你事業(yè)再成功,也彌補不了在教育上的缺失。
二、在如不在——冷漠的、隔離的、沒有關注的在自己的世界里活著的,不怎么參與家庭的事務,對家里的事漠不關心,比如把孩子擱置在一邊,自己在看電視或干其他的事。
三、在不如不在——在了麻煩事更多:比如孩子在一旁很傷感,夫妻倆人在那說呀說;再比如孩子在旁邊很無奈,爸爸的眼睛卻一直盯著手機,如果不在,還可以說一句比較忙,但是這種對孩子傷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