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拉特的《目標》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譽為最成功的一本企管小說,《目標》四部曲管理者一定都不陌生?!毒駬瘛愤@本書是高德拉特去世前的最后一本,同樣也非常經典,小編已看了兩遍,以后也許會看第三遍、第四遍……每一次都有新的體會。讀透了這本書,真的可以實現高德拉特所描述的“完美人生”。這本書的邏輯是這樣的:
一、牛頓說:"自然界是極其簡單的,內部極其和諧"。"人類是自然界和諧的產物",包括愛因斯坦的哲學觀念同樣也是"自然界應當是和諧而簡單的"。物理學家,社會學家和道家思想在這點上基本一致。
二、"固有簡單性"表明,如果人們懂得思考及深入分析,懂得挑戰深層次假設,所有看起來極為復雜的環境或問題其實都是極為簡單的,這樣,相應的解決方案也可以是極為簡單的。
三、承認一個環境固有和諧性的確存在,并致力于移除妨礙和諧的沖突,就是達至更重要的和諧的鑰匙。
四、找出錯誤的假設是最關鍵的一步。
五、清晰思考。
六、邏輯:所有沖突都是可以破解的→所有環境,不論最初看起來有多么復雜,其實都極其簡單→所有情況都可以大大改善→雙贏總是可以找到的。
七、所以,你再也不能夠怪靠責怪環境太復雜,或者抱怨說事情超出你的控制范圍,甚至非你能力所及,來給自己找借口了,你必須對自己的人生承擔全部責任,這樣才能讓你走向完美人生。
看到這里,是不是很震撼?
這是如此的簡單和諧!
完美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人生。但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如果人最終的目的是死亡,那么人生就是沒有意義的嗎?羅素說:除非你假定有一位神,否則追求人生目的,是毫無意義的。這說不定可以解釋為什么眾多大科學家都信神了。
生命本身存在意義嗎?人一旦開始思考這個問題,說明他開始有一點心理病了,上帝可能也笑的死去活來了。但是,人為夢想而生,為意義而活,只有得到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解答后,或許才有可能得到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已經有很多抽象的答案。比如,生命的意義在于愛,在于快樂,在于幸福……可是這些抽象的答案是無法去追尋的,而具體的實現領域,書里也給出了參考答案——家庭、朋友及事業。這三方面缺了那一項,都會覺得人生不夠完美。
很多人都想擁有完美人生,但大部分人并沒有辦到。在書中,高德拉特給出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只需要思考,清晰的思考,像真正的科學家那樣思考”。而且,不需要你是個天才才能做到??墒恰跋褚粋€真正科學家那樣思考,如何能令一個人享有完美人生”?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些書中第一部分的精彩書摘:
一、“抉擇的自由”,當一個新舉措不成功,我們面臨著兩個選擇:一個是對現實抱怨,另一個是收獲事件帶給我們的禮物,即讓我們知道必須糾正什么東西的寶貴知識。科學家往往選擇后者,令其他人失望及產生挫折感的事情,對科學家來說卻是能量的源泉。
二、“謙虛的傲慢”,一方面,人們必須謙虛假設自己很多事情都不懂,另一方面,人們必須自大一點,對自己糾正問題、令事物得以成功的能力抱有極大信心。
三、“好運氣和壞運氣”,當充足的準備碰上機會,就是好運氣。壞運氣就是,現實碰上準備不足。而知道事務的因果關系,就是最佳準備。如果有人毫無準備,絕大多數機會他將看不到,他有什么抉擇的自由?這樣的人只在等待有人將好運氣放在銀盤子上呈上來給他。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機會,他會覺得生活沒有給他一個公平的機會,覺得自己受環境限制,無能為力。
所以,像科學家那樣思考不斷構建現實的邏輯路線圖,可在兩個方面幫助你:第一,你能夠判別在你關注的領域中出現的機會,這點我現在才領會到是多么重要;第二,當新事物起始時不順利,你不會灰心喪志,相反,你缺少的東西被凸顯出來了,讓你勇猛地沖上前去做補救,將機會化為成功。
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巨大的腦力,不幸的是,有障礙妨礙腦力的使用。抉擇的自由的更深層次意思是指,投資于克服這些障礙與否的抉擇。這些障礙到底是什么?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