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鄉憶·鄉思·鄉情·鄉戀#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一九九九年,我來到了這個城市。這個城市叫做唐山。
提起唐山,人們多會想起的是唐山大地震。沒錯,這是七六年的一場大災難,從那時起,唐山便開始改變。
唐山這個城市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在我剛出生時,唐山還論不上是一個大城市,那時候的唐山不如說是一個大鄉鎮,事實上,那個時候的唐山還有一半是村子(碑子院果園鄉),沒有高樓,四處都是平房。如果再往唐山的邊緣走一走,是大片的桃園和農作物的種植地。總之,整個城市沒有半點的現代氣息。
我將要敘述的,是我記憶中唐山的變化。
時間前行,一直到了二零零三年。
二零零三年
今年我四歲,已經在上幼兒園了,在我還能想起最早的記憶中,我已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住了,那個時候父母都要上班,沒有精力來照顧我。爺爺奶奶住的是五層的樓房,我還能記得我當時的興奮勁兒,在樓道里跑來跑去(因此被爺爺奶奶打的次數不在少數…)。雖然說已經四歲了,可是對很多東西還非常的感興趣。我每天都會聽著爺爺奶奶講一些故事。小區里面都在發生什么,今天爺爺奶奶干了什么,每天都是這樣度過。在所住樓房的西邊是一個早市,整條街上都是賣各種各樣的吃的和日用品。如果再往西邊走一些,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廣場的中間是一個活了幾百年的老樹,每天下午的時候,那下面都會坐滿人。
對于小區里的記憶,我四歲大致記了這么多。再來說說幼兒園。每天去幼兒園和從幼兒園回來都是由爺爺騎車子接送(老人家身體很好)。幼兒園里面是什么樣子,我已經忘了,但我對它周圍的小樹林印象頗深,我的幼兒園正是被它包圍住,那些樹是高大的梧桐樹。夏天的時候可謂非常涼快。
我四歲的記憶到這里就結束了。
二零零四年
長的越大,我可以活動的范圍也就越大,漸漸的我知道了在早市的南邊有一個和大廣場一樣沒有名字的小花園,但也同樣和大廣場一樣每天都坐滿了人。但相比之下,大廣場里更多的是老年人,而小花園則是和我一樣的小孩子。沒記錯的話,在那里面有一列給小孩子玩的火車(交一兩塊錢就可以坐上去繞著花園轉兩圈,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吧?),小時候的我可是非常喜歡玩呢。
花園的四周是什么呢,花園的西邊是一個在那時很常見的兩層百貨大樓(這個大樓現在還處于營業狀態,去的人也很多),一樓的底商會賣一些零食,而里面賣的則是家電,日用品和那個時候非常流行的gameboy。而二樓就只是賣衣服,所以對我來說是一個無聊的地方,所以大概是一副什么樣子我也不知道。
漸漸的,我也和爺爺奶奶多出去溜達,要說最常去也是記得最深的地方,是小區北邊的燕京小區,在這個小區里面有一個比自家小區還要大的花園!于是那段時間常常纏著爺爺奶奶帶我去那個小區玩,我也在那個小區認識了很多當時的朋友。
至于那些朋友,我也忘得差不多了吧,但是我還是能想起以往快樂的時光。
二零零五年
我已經開始上小學了。
上了小學之后,我多數的時間是在姥姥家度過,姥姥家在一個莊子里,這個莊子叫碑子院果園鄉。要說這碑子院,大可算得上是個標準的村子:交通不便,供水困難,沒有成型的供電網絡。但是仍然沒有阻止我喜歡這個地方。姥姥的房子是在大地震后自己建造的大土房,整個房子里是沒有丁點兒鐵制物的,除此之外,在建造的時候還留了一個大院兒。院兒里騰出一些地方種些辣椒葫蘆,再騰出一些地方養兩只母雞,在那個時候生活可謂是非常好了。
房間里非常簡約,一個臥室一個書房一個主廳一個廚房一個雜貨間,在房子下面是一個大地窖,里面通常放些大白菜什么的。至于睡覺的地方,是土炕。到了冬天,在主廳的簡易爐子燒上火,炕上便暖和起來。這個時候就已經沒有了煙囪,取而代之的是簡易的抽煙機,但是做飯的地方還是很經典的土制爐子,上面擺上一口大鍋,下面塞上柴火,通著風,等些時間便能煮出香噴噴的米飯。而炒菜用的則是煤氣罐供氣的簡易爐子(簡易而不劣質)。總之,我非常喜歡這件平房。
再來說一說院子外面,門外是一條的窄長的通道,通往莊子的一條主路。這條主路是不平整的(這也是為什么交通不便的原因吧),路兩邊是高大的梧桐樹樹上常有很多的鳥。因為這里大致是莊子的中心,沒有車輛引擎的聲音,顯得十分安靜。我真的很喜歡這里。
上小學的話,有時候還會是爺爺騎車子送我,偶爾會是爸爸媽媽接送,而多數時間是我的姥爺騎著一輛二手的小摩托車送我。我的小學在我家東邊的小區里面。小學相當的簡單:一個石制操場,一棟教學樓,一棟辦公室,僅此而已。至于其他關于小學的細節,我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而我也沒有在畢業后回去看望過它,也許它會傷心吧?
小學再往東邊走一些,是一個小花園,這個小花園叫做華巖園,面積很大。這里是我小學時代去過最多的地方。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里面曾經是有一個小型的動物園的,除此之外,有一個被藤蔓包住的小長廊,這里是夏天避暑的好去處。花園的角落還有兩個小土坡,我最喜歡的就是爬上小土坡,站在頂端往下看,這種感覺我很喜歡。
對于我在零五年的記憶,大概也就到此為止了。
二零零六年
時間到了暑假。
說來也有趣,我直到現在才知道姥姥家是有一個大桃園的。但是具體有多大呢我也忘了(很大就對了!)。因為是小學的暑假,我也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于是整天跟著媽媽和姥姥去桃園里玩。正對著入口的是一條土路,而土路兩旁是高大的梧桐樹至于有多高呢?這樣來表達吧,我的家在六樓,而我要看這些樹的頂端還要仰一下頭呢。桃園的四周都是由木頭編成的墻,至于入口也是個簡易的木門,別看簡易,這個桃園賊可輕易進不去。夏天的桃園,樹上的桃兒已經熟的差不多了,媽媽和姥姥負責一個樹一個樹的摘,而我就負責玩,在桃園里面跑來跑去,因此被樹枝傷到的次數不在少數。桃園里面是有刺猬的,而且是我親眼所見,它們在桃園的一個角落,但是他們第二天就不見了蹤影(也許現在還好吧)。
收完桃子之后,姥姥便騎著一輛三輪車拉到馬路邊上賣,到了這個季節,路邊都是賣自家所種的桃子的,那個時候也沒有人管車又少,而很多人又會來這里買桃子,所以這條馬路變成了一道風景線。
秋冬二季的桃園,我不知道是什么樣子,因為那個時候是不讓去桃園的。
至于奶奶家,我暑假又去過很多次,隨著時代發展,小區里的一片大空地變成了當時流行的購物廣場,又因為離原來的早市非常近,這里每天都意外的熱鬧。哦對了,說到早市,他們都被統一搬到了小區南側的一個大棚里,并且有了分類可謂是非常方便了,原來被早市占領的那條小路也回到了原本的模樣,變得安靜起來。
小區的外圍增添了新的電影院(又或者早就有了,我已經記不清了)。我也曾多次進去看過電影(真的是好懷念那時幾塊錢一張的電影票啊)。電影院的旁邊是一座醫院,而我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我腦中關于今年的記憶,到這里就差不多了。
二零零七年—二零零八年
不知道為何記憶有些不清晰了。
到處都是一些小改變,比如說很多路口都建造了綠化帶,違章建筑大整改,工廠搬遷,小區門口多了一棟在建大廈……
最大的改變莫過于碑子院開始了大規模平改。
碑子院過半的面積都被拆除了,順著原來的馬路進行新馬路的修建,馬路兩邊也迅速建出很多小店,這些小店多數是賣金屬加工品的,而那些空地卻被留下來了變成了大土場(我一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所幸,姥姥的房子并不在這次平改的計劃中,我隨時都可以回去看看這間三十年歷史的土房子,它也一定會歡迎我。
值得一提,在華巖園的旁邊建起了一個購物中心(大潤發,想必很多人也都聽過),它的建造速度很快,成型之后便投入使用,我和爸爸媽媽也常去購物。
很多都在改變,而日常生活依然有序地進行。
然而我不知道桃園已經在悄悄拆除了。
冬天,我自己偷偷的跑到了桃園,可是這次我沒有再看見那些木制圍墻,桃園里面也一片狼藉,我沮喪的回到家中和媽媽說了我看到的一切,這時我才知道,姥姥的桃園被列入了此次平改中。我得知這些時,真的非常的難過,我還沒有在這片桃園中玩夠,它就已經離開了。
年還是一如既往地過,可是我因為桃園的事而悶悶不樂。
其他的事情我已經忘了,或者說桃園一事帶來的沮喪感使我想不出剩下的時間都發生了什么。
二零零九年—二零一一年
唐山正在發生極大地改變,它已經由一個城鎮變成了一座現代城市。
我又可以去更遠的地方玩了,我來到了唐山抗震紀念碑廣場。
這是唐山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只要是來過唐山的人,都一定回來到這個地方。
“唐山乃冀東一工業重鎮,不幸于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時四十二分發生強烈地震……”唐山地震紀念碑的碑文以這樣一段文字開始。眼前,寬闊繁華的新華大道上人來車往,曾今的災難以離我們遠去。宏偉的紀念碑廣場,永恒的記憶。
在紀念碑廣場東邊的是在建的萬達廣場。事實上,紀念碑周圍很大一片都被改為了大型商場,這里大致是唐山市的中心,非常的繁華,百貨大樓就建在這一片區域,百貨大樓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吧?
我對唐山的改變并沒有多大興趣,引起我最大興趣的是奶奶的小區要進行重建!當時的我認為這實在是太好了,奶奶不會在住這間很小的房間,奶奶的家將會變得大氣起來。
真奇怪,我好多東西都已經忘掉了。
二零一一年—二零一五年
為什么時間跳躍幅度這么大呢?我已經開始上初中,沒有以前那么多時間在唐山市里轉來轉去了。
我找了一些空閑的時間,獨自前往姥姥的桃園和奶奶的舊小區。先說一說姥姥的桃園吧。那里已經變成了一片平地了,說的簡單一點:那一片區域僅僅剩下了路兩旁高大的梧桐樹。而周圍卻就這樣放著,沒有人去管。再來說一說奶奶的舊小區。原來的樓房也已經拆除的差不多了,很多小時候的記憶也隨著被埋在了拆除來的廢土塊下面。至于原來的那個電影院,不知道什么時候變成了購物廣場。
空白。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再去關注唐山的改變,總之,是在變好,變得更加現代化就對了。可是,城市中的問題也愈見明顯了。
直到一五年,唐山這個城市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交通擁堵變為常態、空氣原來越污濁。現代化的城市似乎沒有我想象中的好。
二零一六年
今年可謂是唐山人民最喜歡的一年,也是我改變了對現代城市看法的一年。
世園會將在今年于唐山舉行。
世園會使得唐山變得聞名起來,為了迎接世園會,唐山也開始治理交通和空氣質量的問題。從年初開始,唐山又重新變美。變回我心中所喜歡的樣子:藍色天空,不擁堵的馬路,哪里都能夠看到綠化和麻雀。作為世園會場地的南湖開始了它的變化:從一個公園變為一個超大型的藝術品。漸漸的,很多外地人也來到了唐山,每天都可能從他們的口中聽到贊揚這個城市的話,我的心里滿是開心。唐山也漸漸的開始報道在各大新聞里,這個城市隨之變得更加繁華。
一直到世園會結束,唐山一直呈現出它美麗的姿態。
哦,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唐山。
二零一七年
今年的我高中畢業了。
啊,好久沒有在自己的城市里轉悠了,我開始騎著自己的車子在唐山中進行小旅行。
今天的唐山與十幾年前截然不同,盡管如此,它也一直在改變!這個充滿現代氣息的城市也博得了我的喜愛。
這一天騎行下來很是累人,也記下了很多發生改變的事物:在原來姥姥的桃園上,一座法院立在上面,原來在市中心的大城山動物園搬遷了,唐山的北邊變為了高新技術開發區,唐山站翻新完畢,還蓋上了一個蓋子,顯得很是氣派,碑子院平改的地區一片片的高樓立了起來……
喔,對了,奶奶家也是終于改好了,非常豪華的小區,房子也很大,也裝修完了,爺爺奶奶也搬進去住了,此外,這個暑假我們拍了全家福并把它掛在墻上。
這真是一個完美而溫馨的家。
嗯…再多的話,我已經忘了。就這樣吧。人到了青年,記憶卻很爛呢。
二零一八年
大一的修行已經結束了,我回到了我的家。
有很多美好的改變在等著我發現。
我愛這個地方。
作者:郭博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