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要自律

圖片發自簡書App


巴爾扎克每天喝50杯咖啡。

菲茨杰拉德在巴黎時經常酗酒。

普魯斯特寫完一章后必須得嗑點鴉片。

自律嗎?

梵高就更不用說了,被阿爾勒朝陽區群眾舉報到精神病院去了,人民分分鐘教會你自律。

康德確實夠自律,受益的是走不準表的鄰居。

村上據說是每天九點準時睡覺,早睡早起身體好,怪不得陪跑力滿格呢。然而給獎都不要的鮑勃迪倫還是Beat Generation呢,no egg use。

我不是反對自律,就請問一句:你們念叨的自律是為了什么?

為了積極生活,創造個人價值,實現自我成就,對不對。

反正不是debuff期間無圣療嘛。

高票答案舉了個丟石頭的例子,說明盲目的自律無意義。我還想說的是,樣板戲似的自律照搬套用,跟自虐沒什么兩樣。

因為“自律”的關鍵在于控制內心,而不是行為。

你看到一位吸毒者的戒斷經歷,一位成功人士講述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一位知乎er關于減肥的萬贊帖子,熱血沸騰鴻鵠上腦,抓張紙來洋洋灑灑寫下人生目標,列出計劃圖表,搞的好像today is your day,today is history。

我說超過90%的人三天后就忘了這茬,你信不?

生活有規律是好的,但規律必然帶來重復,重復必然帶來枯燥。為什么堅持不下去呢,是你懶嗎?沒有定力?拖延癥?手殘黨?躁動狂?帥不過三秒屬性?坐下來一分鐘不葛優躺就會死星人?

根本在于你沒有足夠的內心沖動來支撐這種修行般的自律。就算你強迫自己做下去,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悟道前是砍柴挑水,悟道后還是砍柴挑水,有什么不一樣?內心的把控不一樣。真正的自律不是天天年年完美的計劃落實,每天7點起床。早餐熱量低于300卡路里。上午20個托福單詞溫故。下班后健身房五組力量練習。二十五歲要湊出首付。三十歲前調到副科。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如掙它一個億。

真把生活過成了Excel,那叫一個生不如死。

我在大學里練吉他,難的和弦老是轉換慢,solo只能彈到十六分音,點弦聲音不干凈,我每天很自律的彈兩個小時,很長時間一點進步都沒有。人家說你這叫平臺期,你需要一天投入五六個小時甚至更多才能突破過去。

我想了想,并不愿意花那么多時間,又不指望這個吃飯。說白了,也就自娛自樂裝裝酷而已,我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愛搖滾。

好多人看過《Whiplash》,安德魯每天堅持不懈長時間練鼓,從不犯懶,是因為自律嗎?

是因為他對音樂的狂熱,持續不斷的點燃激情,燒光了其余的瑣碎的一切,讓鼓點成為了他的生活主音。

櫻木花道在全國大賽前的特訓,投籃兩萬次。無藥可救的問題兒童怎么會突然有了這么大的決心和毅力?

是因為他對籃球的熱愛,已經超越了在女孩面前裝逼的興趣,讓他找到了挑戰自己的道路,豈能認慫,絕不服輸。

題主在問題中不言自明地強調了“自律”這個概念中“缺乏他人看管”的背景,同時默認了自律對人的正向激勵,諸多回答的要點也是“在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但我覺得,還有更重要的事。你首先得知道你真心想要什么,而不是被各種花式的成功學繚亂情緒,違心的約束自己成為自以為更好的自己。成功在于細節,人生重在自律,話是沒錯但可別信了邪,生活不是劃重點背例題。滿世界的雞湯之所以成了砒霜,是因為眾口難調,廚子們干脆下個噱頭當味精,讓你滿嘴佐料就是吃不出食材本身。

要我說,自律的意義可分成兩塊,對外就是與他人交往時的自律,少為逞一時之快而放縱言行傷害別人。

對內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你想要什么,你和你想要的東西有多遠,你今天有沒有為之努力。

人生本就是場修行,萬事開頭難,然后中間難,最后結尾難。打柴炊爨,挑水作羹,做什么不重要,關鍵是沉下身心去做。智障少年都能賣好智障書,還會把電影拍成游戲,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年輕人獨居的時光也是很難得的,該high就high,該頹廢頹廢,該努力時要努力。點點滴滴匯聚凝結的努力,給外人看到的表象可能是自律,或是勤奮,或是天分,實質是你內心激蕩的洪流,永不枯竭的涌動。

所有你人生中屹立不倒的Flag,都是因為你真心不愿讓它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