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防老,依房備老,歸鄉養老,這是目前中國農村養老問題的三個主要特征。
所以導致重男輕女思想很重,想盡辦法建房或買房,落葉歸根情愫很濃。但是,在城市化進程中,尤其60年代這一灘人,年輕時候,有時間養小孩,沒時間陪伴小孩,留守兒童所導致的問題必然會以同樣的方式反饋到他們自己的養老身上,一言以蔽之,兩代人沒有感情基礎,沒有長時間共同生活相處的經驗。他們的養老問題,已經有了深刻的時代特征,有了新的矛盾特征,不僅僅是在哪里養老,由誰負責養老的問題,他們需要面對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是,如何認識新的養老局面,進而調整自己去適應新特征養老局面的心態,再進而學會如何跟下一代和諧相處。反之,上述問題,對他們的下一代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從認識到心態轉變到接受共處,都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磨合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幾個問題比較常見:一是把養老做交易,如上代給下代的某個子女建個或買個房子,就跟誰養老。二是跟下代人的日常相處情緒作為養老去向的考量,即誰對我好,我就跟誰,都不好,我就自己活,完全憑心情,情緒代替規矩。三是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評判他人,要求他人,說話做事,以為下一代好、幫忙的初衷,介入下一代日常生活,參和大多,有把上一代人的價值觀強加下一代人之嫌,費力不討好,必然導致沖突不斷。
中國人對養老問題是有自己的智慧的,就是當人老了,天下的事,就交給年輕人,兒孫自有兒孫福。含飴弄孫是最恰當的姿態,即陪伴了下下一代,又解放了下一代,其他的,能不管就不管,能不問就不問,能不聽就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