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簡單,只要你給他一份愛,他還你十分尊重。
1.
早讀的時候,語文老師和我反映有個學生一直不開口讀書,我才開始知道班上有個這樣的孩子。過后,我找光良聊天。可是不管我說什么,他只是點頭,不開口講話。
一開始我以為他只是個內向的孩子。后來我發現在班上上課的時候只要我一提到光良的名字,班上的孩子就會發出嘲笑般的聲音。
可是,我在教室后面拿著手機拍照的時候,他剛好轉過頭來,我示意他做“耶”的手勢,他就笑得很開心。照片里的光良沖著鏡頭擺著剪刀手,笑容很燦爛。
2.
英語課上,我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學習,所有學生都不愿意和這個學生在同一組,甚至有個小女生因為漏單被我分配到光良那一組而哭起來。
這是我登上講臺后第一次遇到這樣的事情,手足無措,但是還是要強裝鎮定。重新分配,詢問全班的意愿,結果很明顯。一番苦口婆心和勸說之下,終于有孩子表示愿意,可光良好像不懂得難過傷心,他在自己玩自己的,一會坐到桌子上一會在教室后面跑來跑去。
下課后,我找了幾個女生詢問,才知道原來光良原本是個機靈聰慧的孩子,但由于小時候的一次從樓梯上摔下來,腦子就出了點問題,原本聰明的孩子變得很遲鈍,提筆寫字都很困難。
3.
此后,我總是對光良多了幾分注意。他不來上課,就到校園各處去找他;沒穿鞋子,就帶著他到藏鞋子的地方找回鞋子;他上課總是無意識地四處走動,就每次都耐心地和他講這是不對的;上課沒吃早飯就帶他到宿舍樓下給他找吃的;這是我下鄉差不多前幾天都會做的事情。
然而光良似乎什么都不懂,他只是默默地順從地讓我領著他去完成這些事,一臉懵懂的樣子,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是他還是有點意識地去控制自己的行為了,不會逃課去在校園里亂跑,就算坐在桌子上,只要我看他一眼,就會乖乖坐好。小小的改變很平常,好像也沒什么讓人特別驚訝的事情。
4.
“劉老師,那個好像是你們班的學生在哭,我們怎么問,他都不肯說話。”
我和隊員趕到的時候,一群孩子圍著光良看笑話。我吼散了其它孩子,我了解光良,很多人在場的時候,他不愿意讓人知道他的傷疤。
幾番追問下,才知道光良的媽媽把他的自行車鎖在學校,不讓他回家。我趕緊聯系他母親,電話打通了,知道我是光良的班主任后直接掛掉,然后都不接了。從光良嘴里套出他父親的電話,電話里頭的聲音吵吵鬧鬧,大致說了我的意思后,他父親表示立馬來接他。
我就和一個隊員都在旁邊陪著光良等,兩個人想法子逗他笑,和他玩,撿著樹枝在地上畫畫,然后不停地夸贊他,像哄三五歲的孩子一樣,不一會兒就看到光良臉上綻放出笑容。大概一個小時后,光良的父親就把他接回去了。
4.
那天之后,我也不知道光良的父親有沒有和他講什么,也不知道光良會不會懂。
只是每次光良每次還在校門口,看到我站在宿舍樓下的時候,遠遠的就大聲地喊“劉老師”;上美術課他就把自己的畫作捧到我面前,一臉求夸獎的樣子;學校組織比賽朗誦,就算不會讀,也會靜靜地站著,記著我教的“嘴巴動動”。
這個時候,我才覺得光良是個正常的孩子,他除了智力和別的孩子有所差距,其他的也別無二樣。
有很多孩子,在我們同意忽略掉的邊緣跳躍著、沉默著、渴望著...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未來會遇到什么,也還不能夠自由地去認識這個世界;他們還未長大,他們還在成大,需要善意以及愛來呵護。只要你給他一丁點的愛,他就會把你當成他的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