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香近臭”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也基本都認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哪怕親生母女住在一起,時間一長,也會鬧別扭有矛盾,只不過是母女沒有隔夜仇而已。所以婆媳同個屋檐下,會有矛盾正常,有條件能分開住,又相隔不遠,容易照顧,就是最好不過了。圖|網絡
可我們也知道,分開住不是這么容易,這需要經濟條件來支撐,沒有條件買單獨婚房,肯定要住在一起。還有就是,有些即使有這個條件,買了單獨婚房,但因為孩子的出生,或者父母養老等等別的主觀客觀原因,最后還是不得不同住一個屋檐下。所以有些矛盾就無法避免,王娟就遇上了這樣的問題。
王娟和周華是大學同學,兩人戀愛時感情一直不錯。但因為王娟家里人不同意,所以直到畢業了,王娟家人開始托人給她介紹相親對象,她才帶著周華回家。這個時候她爸媽才知道,當初王娟說分手了只是敷衍。她爸媽不同意,其實理由也挺簡單,一個是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現在就屬于一個人在大城市打拼,沒錢沒車沒房,啥也沒有。
她爸媽不求自己女兒嫁入豪門,但也不愿意結婚后跟著吃苦受累,這個很好理解。還有一個就是周華是離異家庭,他很小的時候,父母離婚,爸爸帶走了哥哥,據說后來生活不錯,但因為夫妻倆離婚時一人一個孩子,說好不會再管另外一個。所以周華爸爸還真就一點沒有管過他,倒是他媽媽放不下自己大兒子,一直都會去看看,但對方不稀罕,冷言冷語。
王娟爸媽擔心這樣家庭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有缺陷,以后過日子會別扭。但感情這種事情,總是不會這么理性,她又如何能聽爸媽這番分析,堅持要嫁。后來實在拗不過,再加上這段時間,她爸媽在和周華相處中,倒也發現了周華人品不錯,也懂事有上進心,最主要是對自己女兒不錯,最后也就同意了。還一直和王娟說,你從小嬌生慣養,結婚成家就是大人了,要好好過日子,收斂脾氣。
結婚的時候,婚禮是王娟爸媽承擔費用,也沒要彩禮,連婚房也是王娟爸媽全款買下來的。一開始準備首付,但想著既然有能力,還是不要給孩子造成還貸壓力了,自己就一個女兒,以后還是都給她。對此,周華一直感恩在心,結婚以后,對王娟爸媽一直都很孝順,尊敬。
但遠在老家農村的周華媽媽是不知道這一切的,畢竟她沒多少文化,覺得兒子名牌大學畢業。在大城市工作,婚禮也好,房子也罷,自然是憑兒子本事掙來的。想著也無傷大雅,也要給周華面子,所以王娟和她爸媽一直都沒有在周華媽媽這么說的時候否認過什么。
婚后一開始,小兩口生活還是比較溫馨幸福,但后來婆婆來了,就發生了變化。婆婆過來,是在婚后大半年,王娟剛剛懷孕的時候。婆婆知道了這個消息,吵著喊著要來照顧大孫子,說老家都是婆婆照顧兒媳婦懷孕生產的,自己不能被左鄰右舍說閑話。周華一開始拒絕了,畢竟他知道自己媽媽和自己老婆生活習慣肯定不同。
但王娟爸媽知道后,就和女兒說,反正以后養老肯定也要過來,還不如現在早點過來,還能培養培養感情。老人家心地不會壞,可能就嘮叨點,你當初既然選擇了這個丈夫,自然也要接受他的家庭。王娟覺得也是這個道理,就主動和丈夫提出,讓婆婆過來照顧自己,其實也就是來養老。
婆婆過來后,幾乎承擔了家里所有家務活,燒菜做飯洗衣拖地,沒有一點需要王娟操心。王娟感恩婆婆,覺得婆婆操持家務辛苦,也會多給婆婆生活費,給婆婆買不舍得吃的零食這些。一開始婆媳相處挺融洽,但很快,矛盾就出來了。婆婆節省了一輩子,吃剩菜是很正常一件事情,什么時候吃完,這道菜才算完。
但對王娟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她每頓吃好后,擔心婆婆會留下剩菜。都是先下手為強,直接就給倒了,這讓婆婆心疼不已。她就和兒子嘮叨,說自己吃了這么多年剩菜,不照樣身體健康,都倒掉太浪費了。周華自然是幫著老婆勸自己媽媽,但王娟婆婆還是不高興,平時說話也有點含沙射影了。
其實說到底就是覺得兒媳婦浪費了,更別提兒媳婦還喜歡買東西,每天都有快遞,可把周華媽媽心疼壞了。但王娟也委屈啊,剩菜確實不好,而且也不是沒這個條件,為啥要吃剩菜?覺得浪費,就少做一點。買東西這個,因為有了孩子,她覺得買東西多了點正常。再說了,一家人,現在基本都是網上買東西,自然就更顯得多了。
但委屈歸委屈,她想著爸媽之前這些話,也想著婆婆確實辛苦,就一直忍著。連和周華抱怨都沒有,對婆婆也算是態度一如既往了。但最后是婆婆沒有忍住,王娟生下兒子后,選擇了月子會所,花了不少錢,出了月子,還請了阿姨幫忙帶了幾個月。這些行為在她婆婆眼中,就是兒媳婦太能花錢了,一點都不心疼自己兒子賺錢辛苦。
在這之后,婆婆不滿足說話含沙射影了,直接就是開始指責兒媳婦了,言語間非常不好聽。一開始王娟還是忍,不想鬧不愉快,后來為啥忍不住呢。是因為鄰居過來串門,婆婆明知道王娟在臥室,能聽到客廳說話,但婆婆還是和鄰居說了一堆自己兒子多辛苦,賺錢養家,兒媳一點不心疼老公,天天花錢不眨眼,一件大衣居然花了3百元。
諸如此類,說了很多,王娟聽到之后,是忍了又忍,最后在說她沒教養的時候,終于忍不住了。她紅著眼眶出來的時候,鄰居尷尬地打了聲招呼就回去了,她后來和婆婆吵了起來,最后說:我花自己工資,也沒讓你吃虧受委屈,你為啥看不順眼要說我,還要提到我父母。
婆婆卻不以為然,說要是早知道你這么能糟蹋錢,這樣的城里兒媳婦,我才不會同意進門呢。王娟氣笑了,也不想再扯皮,直接就說:既然你這么看不慣我,那你就回老家去吧,不要住在這里了。婆婆嚷嚷:這是我兒子的房子,我兒子的家,要走也是你走。
王娟直接從臥室拿出了房產證,說,你看看清楚,這上面是誰的名字,這房子是我爸媽給我買的,你兒子一分錢都沒花。我是房主,我想讓誰走,就讓誰走。另外,你問問你兒子,他現在要不是在我親戚公司,他能有這么高工資嗎?一句話就堵住了婆婆的嘴,婆婆直接蔫了,死撐著等到兒子回來,一問,發現兒媳婦果然沒騙自己,是兒媳婦一直以來沒拆自己臺而已。
在周華兩頭勸說下,王娟還是心軟了,沒有繼續要求婆婆離開。婆婆呢,雖然沒有道歉,但主動做了一桌兒媳婦喜歡吃的菜,并且第一次主動倒掉了剩菜,算是給了彼此一個臺階。后來相處中,也沒再繼續對兒媳婦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發表任何說法。
日子似乎回到了之前,但王娟知道這個是表象,她心里挺不舒服。總覺得婆婆會懷恨在心,指不定什么時候給自己使絆子。但其實婆婆這邊,也心里不安,和兒子說,擔心兒媳婦會對她有意見,以后自己老了,會不會被穿小鞋。
本來挺好的一段婆媳關系,結果鬧成這樣,其實就是這個婆婆拎不清,這個兒媳也太相信自己處理婆媳關系的能力了。說白了,一開始不用婆婆過來,距離產生美,現在年紀不大,完全能照顧好自己,多回家看看就成。等到婆婆年老了,再接過來照顧,可能也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畢竟一個已經年老,管不動了,一個自己孩子也大了,更能理解婆婆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