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你好!(2019.2.5)
在城里,尚且感受不到這樣的年味。但老家依然保留著不少春節民俗。三十晚上,守著春晚,雖然沒有堅持看完,十點半就爬上了床,但是卻一直未能入眠。
零點之后,鞭炮聲聲,忽遠忽近,一直持續了到了一點多,煙花炮聲斷斷續續響了一夜,真有些“三十晚上鬧一宿”的感覺。四點多,爹媽便開始忙碌起來,準備早晨招待拜年客人的酒席和新年的第一頓福餃。
第一頓福餃的形狀是元寶形的,小小的,很精致。但不會讓吃飽,除了祭拜用的,一家人坐在一起,每人夾三、四個,一年的福氣便從晨起這第一頓小福餃開始,然后便是整個鄉鄰四舍之間的串門拜年了。
先生老家的初一早晨,各家都會備桌酒席,一般是八個菜,配上茶酒,瓜子糖果,來客互相拜年后,坐下吃兩口菜,喝兩口酒,嘮幾句嗑,按照輩分,自動排成了拜年的早晚時間,就這樣,每家都是迎來送往,從五六點鐘持續到八點左右。八點多煮餃子,吃早飯,早飯后就是自家親戚近鄰之間的拜年了。
午飯依然是各式各樣的菜,小時候,最盼望吃午飯,一盤一盤的美食,足以解一年的饞,現在餐桌上最受我喜歡的反而是清淡的素菜。生活的好,早已超過了兒時關于新年所有的期待,但年年,父母卻依然精心準備,這是對團圓時刻最質樸的深情吧……
自從嫁給先生后,每年過年我都獨自一人遙在異鄉,在陌生的鄉情鄉語環繞中,難免想家,難免些許孤單悲傷,難免追憶童年過年的往事,年年如此。不能與自家爸媽親人相伴,就寄情于通訊的便捷了,在想看見的時候,用手機看看,心情便明媚一些。
而對于自己想要祝福的人,心里總是有訴說不完的祝福;對于已經擦肩的過客,和過往的好壞,也總是在這新舊交替的清零時刻,多些釋然。你好,我們,向前,向前……
窗外的陽光,很是燦爛,從醫院出來以后,這是我第一次裝扮有些凌亂憔悴的自己,我很認真地梳了頭發,盡管今年不出門拜年,還是仔細擦了臉,化了些淡妝。我想,無論過去的一年有多少不如意,在新一年的第一天,我都應該是自己最好的樣子,燦爛地迎接那不遠處,姍姍而來的春天……
你好,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