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以「閱讀總結」的形式存在,可能是思維導圖、內容摘錄或寫點自己的想法。
本文是《我讀》系列的第 1 篇,基于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4 年 1 月出版的《瘋傳》,作者:Jonah Berger。
開始動筆前一直想 2016 年有什么達到了「瘋傳」的程度,思前想后決定嘗試分析以下 4 項:
1. 滴滴收購優步
2.巴西奧運會
3.藍瘦香菇
4.王菲《幻樂一場》演唱會
為什么他們「瘋傳」?
滴滴收購優步
滴滴和優步從某一方面上也算「公共交通」,他們都具有「公共屬性」。如果兩者在用,你一定對優步客服有好感(投訴響應速度),而滴滴卻只能呵呵。從這方面來說,這和大部分人的利益相關(價值屬性)。
巴西奧運會
一到奧運會,除了中國金牌數我們還關注喜愛運動員的表現。換句話說,奧運會具備了「公共屬性」的同時還有一種叫「社交貨幣」的東西。通俗點說,當你比大多人早看到了傅園慧的洪荒之力,那么你就提前擁有了用于社交的貨幣,你更清楚細節能聊的也更多。
藍瘦香菇
對于我來說,愿意分享的主要原因是「難受想哭」和「藍瘦香菇」太喜感了,他非常容易激發了我「想笑」的情緒,也就是具有「容易激活」和「激發情緒」的屬性。
《幻樂一場》演唱會
主要是「王菲」和「天價門票」兩個標簽,我不算她的粉,但對其不互動、不回應也有所耳聞。「消失多年」和「僅此一場」說是饑餓營銷也罷說是「天價票」的價值所在也可,這點確實也激發了大眾的好奇情緒。
《瘋傳》講了些什么?
全書分為 6 個部分:
1.社交貨幣
2.容易激活
3.能激發情緒
4.有公共性
5.有實用價值
6.融入了故事
就像上述 4 個例子一樣,只要擁有 6 要素中的一個或多個就有可能「瘋傳」。
全書圍繞這 6 要素詳細解釋了如何才能瘋傳,其中的例子通俗易懂,如:麥當勞的限時出售的產品(類似扭扭薯條或各口味甜筒)、早期 Hotmail 的郵箱簽名(類似 iPhone 郵件 APP 中的「發自我的 iPhone」)等等。
我更傾向把這本書定義為「傳播學」的入門讀物,個人打 7 分,推薦閱讀。
或是理解能力問題也或是 14 版譯本真的晦澀難懂,aTimelogger 顯示一共花了 3 小時 54 分,若有購買需求請購買 2016 年出版的修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