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即將結束了,感覺收獲很大,但是因為精力關系,一直沒能系統的梳理一下這些收獲。眼瞅著這個月已經結束,馬上要開始新的一本閱讀,我想還是簡單總結一下。正面管教這本書原來一直停留在道聽途說的階段,感覺很復雜,很多工具卡、很多模型之類的,所以書早就買了,一直束之高閣。這次共讀,應用了圈媽的讀以致用的方法,加上中間報名打卡小活動,感覺真是收獲挺大的。
從書的目錄中,我回顧了一下這本書的精華,以及自己最受益的部分。
1、阿德勒的思緒精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感覺這幾乎是整本書的精華了。尤其是看待行為不當和處理行為不當的部分,讓我對于自己孩子和身邊別的家庭的孩子的不良行為(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和自暴自棄)都有了另外一個角度的認識,也讓我能夠更加抽離出當下的情緒和狀態去考慮應對。
2、出生順序以及家長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其實之前接觸過薩提亞的一些概念,感覺心理學很多流派都在講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而這里提到的這些影響因素也是大家基本上眾所周知的,但不同的是,書中并不是要強調這些因素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而主要是通過讓家長看到和意識到這些影響,來提高家長應對孩子差異化行為的能力,通過一系列針對性具體的操作方法,讓家長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且能夠從容應對。行動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這也是符合圈媽一直在提的,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3、自然后果和邏輯后果的運用:以往隨口而出或者從小耳濡目染的很多做法原來都是錯的,家長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一方面啰嗦著孩子沒記性不聽話,一方面幫忙解決著本該孩子來承擔的后果,而什么場合適合讓自然后果教會孩子一些規則,什么時候適合引入邏輯后果而非懲罰,真的是學問很大,稍不留意,自己就掉坑里了,所以這本書應該是要反復讀、手邊經常翻的工具書。
4、關注于解決問題:所謂積極的暫停,真的是個讓家長和小朋友都學會情緒控制的好辦法,要看到并且承認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也給雙方緩沖的過程,盡量把主動權交給孩子而不是下達命令,孩子自發想到的辦法往往更能堅持和遵守。
5、多鼓勵,關注孩子的優點而非缺點:這點對于我和老公來說都是很難的,因為我們都不是在一個鼓勵的環境中長大,所以很多時候不會鼓勵不說,還會習慣性的挑問題,所以今后一定要克制。
6、家庭會議:這點雖然還沒有實施,但是我已經準備跟老公討論一下之后試運行一下,我覺得這個形式無論是對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導,還是對于我們大人之間的問題解決都是很好的辦法。看這一章的時候,我不時有種感慨,老外的書寫的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而不是像我們很多的專家都是在提概念,缺少了細節的落實,很多的理念都會走樣。比如這個家庭會議,最初看到我就覺得挺生硬的,不太適合國情,但是看了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我就有了信心,覺得照著執行應該還是會挺有效果的。
最后,除了在書中學到的東西,這段時間看書的過程,讓我重新恢復了思考和寫作的狀態,這種狀態在以前記日記的時候有,都荒廢很多年了,并且讓我在工作之余找到了樂趣,緩解了近期工作上一些動蕩帶來的心緒波動,所以我非常珍惜這種習慣的養成,在圈媽上半年讀書會結束之后,我要求自己還要繼續每周提交一篇讀書心得,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思考和進步成為一種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