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書的角度看,世界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讀書時為了掌握什么技能,通過什么考試,或者純粹是為了娛樂。另一種人讀書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力。
這兩種人最初的“智力”水平未必有多大差別,但是假以時日之后他們的“智慧”水平將會有天壤之別。只有后一種人,才配備成為“讀書人”。
【1、回想起自己為了考試而讀得那么多的書,對自己的實際生活幫助又有多大?——真的不大;2、后一種的讀書目的也可以稱為為了成長而積極升級自身的操作系統;3、很幸運,自己現在可以歸屬“讀書人”】
這里我想談談“讀書人”應該怎么讀書。
我們專門研究專門讀那些看完之后能夠加深自己對某一領域的理解,能夠獲得一種智慧上升的感覺(哪怕是錯覺)的非小說類的書。
【也就是自己的寶貴讀書時間應該放在非虛擬類的知識性的書籍上面;關于本人選書原則:作者、版次、出版社、豆瓣評分和介紹……】
關于這種書有三個基本事實。
第一,大多數人不看這種書,他們不是讀書人。
第二,如果真看了的,其中大多數人沒有看完。
第三,即使看完了的,其中大多數人沒有看懂。
【如果不僅看了,而且看懂了,進而內化,最后能正確輸出‘即生產,可用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那么這樣的人不是精英那誰還是精英?】
“強力研讀”,之所以成為“強力”,是因為它追求閱讀的深度和效率,力圖能在一本書中挖掘到最大限度的收獲。我曾經聽人講一個笑話,說我們是怎么向別人學習的呢?我們就如同小偷一樣到人家里把除了廚房水槽之外的所有東西都搬走了——然后我們回過頭去把廚房水槽也搬走了。我們就要用這樣的精神去讀一本書!【將書中有價值的東西全部掃蕩,不要留下盲點。】
強力研讀跟“刻意練習”有三個共同點:
第一,不好玩。“強力研讀”不是為了娛樂和休息,而是用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非得把一本書給融會貫通以至于長在自己大腦里不可。這種讀法相當累。我認為寫讀書筆記是一個非常正經的工作。【與在健身房鍛煉肌肉一樣,如果鍛煉時覺得很舒適,那你的鍛煉方式肯定是錯的。】
第二,用的時間很少。沒人能長時間堅持那樣的強度,而沒有強度的訓練還不如不練。你可能每天花很多時間閱讀,但你很難做到用很長時間強力閱讀。要把精力充沛而又不收打擾的時間段留給最好的書。【好鋼需用在刀刃上,每天最高效的時間段最好用在學習思考上。確實不輕松,成長不是請客吃飯】
第三,不追求快。讀書的一個關鍵技術在于對不同的讀物采取不同的閱讀速度。娛樂性的小說,純粹信息性的新聞,讀的越快越好。而對于處在我們‘學習區’的好書,則應該慢慢的仔細讀。追求把一本書快速讀完,就好像追求把一只曲子快速彈完一樣,這不是練琴而是完成練琴任務。讀書人的一個秘密是,讀的慢,吸收知識和增長內力的效率反而更高。據說失讀癥患者中之所以特別容易出人才就是因為他們讀得慢。【對于一個新概念,用一周的時間每天反復打磨,最后內化為自己價值觀,本人見證了這種神奇的力量。對于高價值的書和文章,不要快,慢慢讀,而且需反復讀。】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1、沃倫即沃倫.巴菲特;2、成為聰明人的必要條件是每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