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班以來,逐漸養成了三種有意思的愛好,工作三年,幾乎每年都在學習一樣技能,這就是上班以來最大的收獲吧。
1、騎行
騎行不需要什么技能,并且也不是上班以后才開始的,卻是我第一年上班期間最頻繁的健身方式。我是從大一那年開始徹底迷戀上騎車,大學三年,我們學校周邊差不多都去過了。東到南匯嘴公園,西至松江,南達奉賢、金山,北抵徐家匯。大三即將畢業那年買了現在一直在騎的這輛車,當時在交通大學門口一家車行買的,實習開始之前就從閔行騎了小半天騎到了嘉定安亭來,再之后的活動區域,就是安亭周邊了,至今為止,已經去過幾次淀山湖,到過一次陽澄湖,有一次要去淀山湖,結果迷路了,又不想看導航,就一個人找路,轉來轉去,最后轉到了青浦松江交界的地方,沿著那條路才算是走了出來,等到了滬青平公路還遇到了一幫驢友們。
騎行是一件很消耗體能的運動,尤其是天氣熱的時候,稍微一活動就是一身的汗,有時候騎車,我會故意將目的地設定在遠一點的地方,而將回來的路線和時間忽略不計,這樣就相當于我要騎行的路線縮短了一半。這是不過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做法,卻有很實在的意義,等終于到了目的地,身體已經快要虛脫了,但是因為還要趕回去,所以回來的路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來的,已經沒有說要放棄的機會了,再累也要堅持騎回來。
這樣的出行安排我嘗試過很多次,有幾次回來時已經很晚很晚了,但因為必須要回來,反而讓自己有了更加充沛的精力,這大概就是要堅持到底的意義。
2、自駕
我在06年1月份終于拿到了駕照,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我從小就迷戀車,尤其是上海的電動汽車租賃市場很活躍,所以我成了evcard的常客,我的車技幾乎就是靠著電動汽車磨練出來的,剛開始開的時候還無意間闖過幾次紅綠燈,但遲遲沒收到過罰單,后來闖的多了,心里總會有些不安,就想怎樣才能避免呢?后來再開車,基本上第一狀態是關注路邊有沒有突然闖出來的行人或非機動車,第一狀態就是遠遠的看前方有沒有紅綠燈,所以現在已經養成這樣的習慣了,遠遠一看就會估計前面的紅綠燈還是否過得去。
剛開始開車很野蠻,直到有一次,自己一個人開高速,那天還下著磅礴大雨,因為開的是榮威550,車身比較重,我開得非常快但開起來還是蠻穩的,但那天一來比較困,而來天氣又不好,有那么一剎那,仿佛快要睡著了一樣,當時我在最左側車道,眼看著車子已經要向左出白線了,一個激靈迅速將車子打了回來,整個人都清醒了很多,如果再瞇了2秒中,就不知道會成什么樣了。
再后來開車,就一直再警戒自己一件事,開車一定要專注,實在太困就不開了,但只要坐在了駕駛位,就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
3、游泳
我是被我姐夫帶下了水,在板橋水庫第一次下水玩,然后就想天生愛開車一樣愛上了游泳,當然,當時一點浮水技能都不會,眼看著別人都游到了好遠的地方,我只能呆呆在原地幾乎不動。植下了這種念頭之后,后來在邯鄲水上樂園游過幾次,一口氣扎進水里,劃了老半天出來后怎么還是在原地沒動,可以說我學游泳是從潛泳一點點開始了。直到正式上班之后,同事小毛要跟同學去游泳,我跟他們一起過去了,他們是會游的,在他們稍微進行了一番指導后,還真有效果,我以前在水里玩過幾次,有一定的水性,再加上他們教給我游泳的技巧,我便開始了漫漫游泳之旅。大部分人都是天氣熱才回去游泳,而我從那次有了感覺后,一直到冬天快要過去了,我沒隔一段時間都會去游一次,冬天游泳館里的水比較冷,在水里泡著沒多久就很冷,所以必須要活動起來。我那時候還不會換氣,看別人在淺水區深水區不停地游,我就一直看別人游的時候動作是什么樣的,然后自己再一點點練,再一點點糾正,就是那個冬天,我熬過了瑟瑟發抖的冬季,等春天來到了,我已經學會如何換氣了,再到夏天來了,我已經往返于深水區了。
現在而言,我的水性比起一般人算不錯的了,蛙泳練的很熟練,在深水區段時間踩水都不成問題。現如今在學自由泳,已經學的八九不離十,對于自由泳換氣已經有感覺了,估計再去兩次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有誰學游泳時沒喝過水呢?我最初不會游時喝水也就罷了,現在會游了,學習新姿勢照樣喝水,沒人教我,我就自己一點一點摸索,直到越來越接近正確的姿勢。不斷摸索,我就是這么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