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和沃倫斯基的故事,從怦然心動的一顫開始,美麗俏佳人與英俊帥軍官,應該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可安娜一針一針為自己編織了一張天羅地網,那網勒得她喘不過氣來,走投無路,只有草草結束一生。
世間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編織著一張網,只是用情不同、用心不同,織出的網也各不相同。
這個周末,與老公的幾位朋友一起度過。其中一對夫妻特別引人注目。男人溫文爾雅,女人輕聲慢語,是讓人羨慕的一對兒。
閑聊中得知,她們是大學時相戀,畢業后結婚,一切都是順理成章。年少時的男人脾氣倔強,女人婚后也曾針尖麥芒,試圖改變老公的牛脾氣,結果兩敗俱傷。
這是個極聰明的女人。見改造男人如改造世界般無望,她長思久想,決定改變套路——從改變自己入手。
首先,她做出讓步,學會說“對不起”。和男人爭吵后,不論自己對與錯,為了不讓男人把壞心情帶到職場,從而影響到他的事業、聲望,在男人邁出家門那一刻,女人總會誠心實意地說一聲“對不起,我錯了!”
男人走后,她會反思、剖析爭吵的原因,如果男人錯了,她會事先想好如何與男人溝通。當男人回來,她會心平氣和、有理有據、有條有理地把事說開,讓男人心服口服。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她把閨內爭辯之事控制在一年最多兩次上。而這兩次叫板也并非是惡語相加、刻薄嘲諷,而是要達到句句戳中要害,針針見血,扎得男人深以為然、豁然開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婚后一年多,她們有了女兒,女人更加用心經營這個家了。那時家里不是很富裕,女人經常在想,怎樣才能為女兒備下一份無論用多少金錢都買不來的嫁妝。
后來,她從女兒一歲起,每年給孩子照一張相,一家三口也照一張全家福,照片一式兩份,分別放在兩個影集里,打算送女兒一份做嫁妝,她們留一份做最珍貴的記憶。
孩子稍大時,不解媽媽的用意,與爸爸一起拒絕繼續拍照。
她便想了一個辦法,換了兩個全新的影集,在首頁寫下一首小詩“在這里/有我們的快樂/有我們美好的回憶/愿我們一直這樣幸福下去……”還讓孩子和男人各自附上一首小詩。
至此男人和孩子再沒有推辭過,每年都很積極的配合著。因為,在那兩本影集里,有時間逝去的滴答聲,有家的溫暖,有家的永久的回憶。
女人說,現在手機這么方便,但她們還是堅持去影樓,要的是那份儀式感,那份屬于她們共同的使命——留住美好。
如今,27份美好的回憶,記錄著女兒從呱呱墜地到離家工作,記錄著歲歲年年不斷變化的一家人和永遠不變的家的溫情。
這家人后來搬到樓房住,男人要賣掉原來的小院。女人阻止了他,原因令男人感動。
原來,男人母親住的窯洞是坐東朝西,屋里光線不足,常年陰冷。女人擔心婆婆腰腿受涼得病,想把小院留下,讓婆婆搬過來住。
女人每周去婆婆家一次,為婆婆做一頓飯,陪婆婆聊聊天。
與婆婆聊天,多是婆婆講那些她都能背下來的往事。為了逗婆婆開心,她裝作第一次聽,“后來呢?”“是嗎!”“你那時多大?”讓婆婆一次次沉浸在回憶的歡欣里。
現在,那個牛脾氣的男人已經改變了很多。會對女人說“對不起”,會在“三八節”時為她做一碗面,這些在結婚初期她想都不敢想。女人說,這是她影響了他,而不是她改變了他。
這個聰明的女人,用心做針,用情做線,用智慧編織了一張愛網,這張網編織出一份綿延悠長的愛意,而她幸福地享受著愛情和親情。
我不想為安娜貼一個標簽,因為換做我,活得也不一定漂亮。只是想,從迷到悟,一念之間。安娜的生活,唯一的目的是設法編織用來擒住沃倫斯基的情網。
在她心中,沃倫斯基的愛是她唯一的幸福,是她的一切。這壟斷式的愛使安娜陷入無法掙脫的網中,不能自拔,又無路可走。 如果安娜能像那個女人,轉個身,換個角度,用智慧經營婚姻,也許沃倫斯基會愛她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