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秦國國力一度十分虛弱,秦國的河西之地一度被魏國占領。為改變國力積弱的狀況,當時的秦孝公向天下頒布求賢令,看到了求賢令的商鞅連忙趕到秦國面見秦孝公。兩人促膝長談多日后,秦孝公決定重用商鞅,推行變法。不過變法遭到了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守舊派的反對,不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變法得以在全國推行。變法的內容包括改革戶籍制度,建立軍功體制,實行什伍連坐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嚴禁私斗,廢井田,制轅田,鼓勵農耕等一系列法令。改革后的秦國,面貌煥然一新,國力逐漸變強,軍隊的戰斗力也逐漸增強。因此,商鞅在秦國的威望也逐漸提高,而甘龍等守舊派隱忍不發。
一次,身為太子的嬴駟觸犯了法律,當時仍然有許多人抵觸新法。于是,商鞅決定從太子開始入手,按照新法,太子應當被處于墨刑。但是,作為儲君的太子臉上是不能刺字的,于是商鞅決定懲罰太子的師傅,也就是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不光在他的臉上刺字,還割去了他的鼻子。在當時,商鞅此舉對秦國上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不過因此得罪了太子和公子虔。
秦孝公死后,太子嬴駟即位,史稱秦惠文王。登上王位的秦惠文王想起當年的事情,心里就很來氣。而且當時商鞅的威望實在是太高了,人們只知有商君,不知有秦王,這個時候,公子虔和甘龍、杜摯等一干守舊派紛紛跳了出來,指責商鞅有謀反之心。于是,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一路逃亡至邊關,由于他沒有帶身份憑證,他想入住客棧被店家拒絕,店家說按照商鞅之法,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要被治罪的,聽到此言的商鞅感慨萬千。后來商鞅逃回他的封地商地,被秦惠文王的軍隊捉住。秦惠文王下令將商鞅車裂,并族滅其全家。商鞅死后,守舊派們指望秦惠文王立即廢除新法,令這些守舊派沒有想到的是,秦惠文王沒有這么做,而是繼續執行新法。而正是由于秦國幾代國君持續推行新法,秦國國力如日中天,為秦最終一統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