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感受】
1.剽悍大大和蕭大俠簡直把自己如何做一個自由的斜杠青年,剖析得透徹到透明,看完有種可以復制粘貼的感覺。(我是不是想太多了)
2.覺得整本書的寫作結構嚴謹有序,幾乎把想要做自由職業的人的心理全部抓牢,全本無尿點,可以一口氣讀完。
3.案例中發現了我一直跟隨的潘東升老師,嗯,他才94年的啊!實在是覺得身邊的90后和他相比,簡直是在游戲中浪費人生啊!
【實際運用】
1.“對于我和剽悍一只貓,我們所認為的自由,就是我們現在這樣的狀態:做自己喜歡的事,用自己的能力堂堂正正地賺錢,養活自己,有廣泛的興趣,有很多的朋友,他們其實都是熱愛工作的人,而且對他們來說,工作和生活沒有明確的分界,水乳交融。”
我覺得這句話是三觀超正的現代青年才會說出的話,有很多人誤解了“自由職業”,以為每天碼字或者做運營,接私單,忙到廢寢忘食,這才是自由職業者的拼搏精神;或者恰恰相反,每天睡到天昏地暗,一時興起才去賺點零花錢,也認為自己超級厲害,是自由職業者,我覺得這些想法,都不算是真的理解了“自由”。別讓你誤解的“自由”,毀掉了你的整個人生。
2.“每個人都是從平凡到不平凡的,我們要主動構建自己的優勢,這需要做時間的朋友;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你需要構建的競爭優勢是不同的,飯要一口一口吃;每個人的起點其實差異很大,這些差異可能導致的結果千變萬化,所以請不要盲目模仿別人。”
特別把這段話摘錄出來,給所有問我該怎么做到如何如何的朋友們,其實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焦慮狀態。走出這種狀態,是因為最終我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于光在觀摩別人的活法,而不去探索自己的內心到底想做什么。
3.“想要發掘個人優勢,就三點:專注;一學就會;持續的正向反饋。”
持續發力,以教為學,不斷地總結復盤和有一雙發現自己優勢的眼睛。這就是挖掘個人優勢的幾把重要的鏟子。
【下一步行動】
1.按照書中的理論和案例,分析個人優勢,找出可以增加的優勢項目,讓自己在想做的事情上更有競爭力。
2.提醒自己按照適當節奏,聰明地前進,不要因為他人的成績而焦慮不安,影響了自我判斷。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安靜下來,理智一些。
3.寫書的模式可以自己寫,也可以合作,也可以讓很多人參與進來,用眾人的力量為整本書增添色彩。就像查理芒格說的,“我一直都不想被孤立,我始終在尋求融入。”
【每日一句】
“學習的本質,不在于記住哪些知識,而在于它觸發了你的思考。”
? ? ? ? ? ? ? ? ? ? ? ? ? ——邁克爾·桑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