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月報了演講課程,進入瘋狂演講訓練模式,在每天下班以及周末的所有課程,都無一落下。課程訓練內容很簡單,基本上五天一個課程循環。我整整上了兩個月,也就參加了差不多十二次循環課程。
整個過程就是不斷突破自己、不斷學以致用的過程。上課前,我沖熱水澡、喝濃茶等刺激方式提神,趕走一天上班的疲勞,精神煥發地奔赴那個充滿魅力的講臺。從家里到上課地點走路需要十五分鐘,我一路上不斷地打今天演講的腹稿,心里期待著觀眾的熱烈掌聲,不由地加快了腳步。我又怕演講出現小失誤,內心忐忑起來,一進課堂,看到老師熟悉的贊許目光,心里恢復了平靜,立馬挑選距離講臺最近的位置坐下,第一時間抓住上臺機會。
一上臺,我立馬成為全場焦點,特別是看到臺下坐著的很多同學鼓勵的目光,自己就努力打開了笑容、打開了熱情、打開了思路、打開了心門,用全身心投入的演講來回報大家的陪伴,感謝大家都來聽我演講。
經過三次課程循環之后,大家對課程內容都會很熟悉,但各自的演講進步差別很大。優秀的學員都是敢于走向講臺,分享自己的觀點,爭取更多的演講次數歷練自己的演講能力。慢慢地,不敢走向講臺演講的學員就變成了忠實聽眾。
而我是積極的講臺占據者,并且會參加每次的演講話題,扎實訓練基本功。課程包括很多演講基本功,其中一項是我的弱項,那就是講故事,用故事吸引聽眾、進而打動聽眾,做到感之以情、曉之以理。我自認為存在的問題是:故事積累少、說故事不生動、說理過多。
于是,故事演說技巧,是我訓練的重點,主要通過訓練經典故事演講(鷹的重生、鱷魚池的勇士、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師徒路過火焰山)和自身的故事經歷挖掘,不斷增加自己的故事演講感染力。這個過程中,我獲取了很多故事演講的經驗,也存在很多失誤。今天很驚喜地在晨讀材料推薦的《用圖秀演講》一書都發現了,書中提出了三大演講技巧:一是,用“三個水桶”迅速有效理清演講中的全部事實;二是,用“美洲豹”建立清晰的故事情節;三是,用圖說話,引導聽眾的視覺和思維。這些技巧都是演講的真知灼見,相見恨晚。其中,三個水桶的技巧的重要性,是經過我的慘痛演講失敗驗證過的,在某種程度上講,其重要性超過了故事本身。
我未用三個水桶厘清全部演講事實的失敗經歷,是發生在我已經訓練故事演講一個多月。自己自認為已經輕車駕熟了,就慢慢把自己的故事放入演講,用更加真實的情感打動聽眾。我記得當時選取的故事是父與子的故事,講述的主題就是“孝道”。假如用三個水桶厘清演講故事事實的邊界,就不會跑偏了。當時演講中,我講到孝道只簡單分了兩個水桶,“何為孝”、“我自己怎么做的以及缺憾是什么”,而未明確第三個水桶的內容“聽眾也是身為子女,要怎么從我這里吸取教訓”,特別是在我被懊惱的情緒控制住,聲淚俱下地講述“我未盡到孝道的缺憾”這個水桶時,已經情緒失控,語無倫次。我從父親突然去世,自己喪失了盡孝道的機會,而回憶過往,父親對我未有抱怨和責罵。說到此處,我抓緊了麥克風、用低沉的聲音壓制住內心顫抖,情到深處、難以自控,隨著回憶的展開,情緒的洪水泛濫了。
我記不得講了多久,回憶了自己在與父親在一起的歲月里,拒絕父親的關愛,更錯失了很多相互陪伴的時光,特別在父親常常詢問買房、結婚的大事時,自己完全不予理睬,也沒有想到主動關心一下父親。父親病重時,守在床頭的我,看到他在彌留之際的痛苦表情,心被狠狠的扎破了……
演講自己講得很激動,但注入了太多事實陳述,而且這些事實存在很大的時間跨越,對于聽眾而言,很難短時間去腦補這些巨大時間跨越的故事。聽眾在等待結合他們自己實際情況的第三個水桶時,我已經激動得沒辦法往下講,中斷了演講。
這次演講投入了大量的情感,故事也極為真實,就是未能提前厘清故事事實,導致演講方寸大亂,對我打擊很大。事后反觀,如果我牢牢鎖定聽眾都是為人子女,需要及時盡孝、不要等、不要留遺憾,開始自己的縱深闡述,就不會把演講變成自身的情緒宣泄了,聽眾也能從我的故事獲得啟發,孝道的理念得到進一步的發揚。事后,大家鼓勵我走出演講失敗的陰影,重獲舞臺自信!
忘不了在那演講講臺上灑過的汗和淚,更忘不了大家的掌聲和贊許,也忘不了大家對我的一再包容、鼓勵,感謝大家都來聽我的演講!讓我走出陰影!讓我獲得成長!今日把《用圖秀演講》推薦給大家,演講三大技巧很重要,謹記在心,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