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絡上有關于“看書有沒有用?”的話題討論得非常激烈,有一部分的網友認為看書沒有用,如果你看到《中國城市閱讀指數研究報告》,不知道你作何感想??
《中國城市閱讀指數研究報告》,是國內第一份有關于城市閱讀指數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隨著手機等閱讀介質的興起,閱讀外延明顯擴大,網民閱讀的第一途徑是手機;在紙質書領域,青少年及兒童書籍占據半壁江山;從地域看,北上廣深人均購書最多,說明經濟越發達越重視看書。
手機閱覽超過紙質書本閱覽和電腦閱覽,我們就不用討論了,在N年以前電子閱覽就已經超過了紙質閱覽,而近年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取代了電腦閱覽,誰有事沒事帶個電腦看書啊?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最后一句話:經濟越發達越重視看書。簡單點說,就是人家是越有錢越重視看書,而你說看書沒有用,你這不是給自己打臉嗎?
有些網友調侃說,越有錢越重視看書,而越沒有錢的越覺得看書沒有用,但人丑確實是應該多讀書。看似一個笑話,其實也并不無看點。
你說工作忙,每天累死累活得誰還有時間還有精力看書,難道北上廣深得那些白領、金領不累嗎?他們可是在北上廣深耶,工作壓力大不說,生活節奏那是Bill Bill的,他們還不是照樣努力看書。還有那些大牛,別以為他們金山銀山就不用操心,你看那股市天天V字形,不知道心都碎了多少回了,要不是顧及一家老小,估計都上天臺了。
這就是區別啊。
那么,這份《中國城市閱讀指數研究報告》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小編將以問題的形式展開了描述:
1.為什么人們喜歡用手機閱讀?
現在的手機大都是智能機,那它作為新興移動閱讀方式,也是很受人們的歡迎的。據分析,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通過電腦閱讀的人數就開始下降,人們獲取閱讀最常用的途徑就是手機,占比38.7%,遠遠高于第二位紙質媒介的27.3%,以及第三位電腦的17.2%,人們選擇手機閱讀的主要理由是“方便、成本低”。也就是說電子書價格低廉,便捷靈活。
2.人們更喜歡看哪方面的書籍?
在600本暢銷電子書中,最受歡迎的是小說,為131本,第二名是成功勵志類。對比紙質書和電子書的熱銷類型,實體暢銷書以教育類、工具類偏多,電子暢銷書則以休閑類、生活類偏多。可以看出,在紙質書籍方面,人們更青睞于教育類、工具類書籍,畢竟這類書籍是需要用心去閱讀的,也就是所謂的嚴肅學習。而休閑娛樂方面的知識,當然是以電子書為主,手機就可以看,隨時隨地的很方便。當然,暢銷書籍中銷量最高的三類圖書分別為童書、中小學教輔和小說,尤其是童書和中小學教輔的銷量優勢明顯。可見,現在中國最大的圖書市場在低齡人群當中,家長十分重視孩子的圖書啟蒙和學習教育。從地區來看,北上廣深占據全國城市圖書銷量前四名,這4個城市正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而其他城市的閱讀指數則普遍偏低。
3.我國人均閱讀量是多少?
正如題目中所說的,2014年中國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56本。有些小伙伴還以為自己閱讀的書達到4.56本已經很對了,或許有些小伙伴一年就沒有讀過一本書,現在是被讀4.56本書。只能說委屈你了!
那么其實,這4.56本并不是全國人均閱讀量,根據報告顯示,這是我國成年人人均閱讀紙質圖書本量。沒錯,只是成年人,要是平均到13億人,估計連1本都不到。而且,這個數據與2013年的4.77本相比略有減少,遠低于其他國家,如韓國11本、法國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的水平,有沒有想找一個洞鉆進去的節奏?有就對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4.為什么中國人均閱讀量走低?
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沈陽教授分析認為,中國人均閱讀量走低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從小培養的不是閱讀習慣,而是學習習慣;二是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三是好書越來越少。
我們都是從應試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針對前兩個原因是沒得說了。但是第三個原因,不得不吐槽了,現在國人寫書那是追求快時尚,就像衣服一樣追求快時尚品牌。雖然《三體》拿了雨果獎,雖然莫言拿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那些都是寥寥無幾,幾百年才碰一次的,都是是十三億分之一啊,不知道有什么值得驕傲的?能夠獲得如此高的榮譽,那是因為他們用心去寫,用心去感受這個世界,而不是為了賺錢而寫作。
最后,人家越有錢越重視讀書,你有什么理由不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