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回復了我。
從他的言辭里可以知道,他并不是非常支持我的選擇。他說了一些觀點,我對這些觀點進行了思考。給爸爸寫了一封回信。
爸,收到了你的回復。寥寥數語,不能全面的了解你的觀點,我只能從這些語言中做一些猜測,說說我對這些觀點的看法。
對于中國經濟體制的預判,我和你有著相同的觀點。中國一定是一個以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私有制經濟為輔的國家。
這是我們國家的國情,我是認可的。
但是我依然沒有選擇去進入央企國企,主要是因為央企國企涉及的行業都是比較保守,略顯舊的一些行業,而我對互聯網比較感興趣,希望在這個領域內發展。央企國企們沒有在這個領域有所涉及。
除此外的另一個原因是,央企國企的進入難度也比較大。沒有足夠的關系及非常出眾的能力,很難進入這個大家都認為是香餑餑的地方。這對我而言,也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阻礙。
因此,我將目光投向了私企中有潛力的企業。
學習和工作的目的,最終都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和夢想,我對此也深信不疑。但是爸,我覺得你說的私企是員工為老板實現夢想和價值,而國企是國家提供平臺供你實現夢想價值,這樣說不對。
企業,連接的是雇主和雇員,雇主建立平臺,組織生產。雇員加入平臺,參與生產。最終有所生產,然后大家從中各自獲得自己需要的。
企業,給員工收入,讓員工完成工作。國企央企如此,私企也是如此。
只不過國企央企有國家做靠山,所以收入高,待遇好。私企沒有靠山,所以收入不高,待遇不好。至于有沒有在完成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個主要取決于所做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
選對了崗位,無論是央企國企,還是私企,都能給自己帶來滿足感,實現自己的價值。
而樹倒猢猻散,這不只是私企的問題。
人們只會關心與自己相關的利益,這是常態。即使國企,在效益出問題的時候,員工們也都是各謀出路,想著法子為自己謀利益。而不是在乎企業。
政府可能會關心一些,但來自政府的關心,并不是說企業性質是主要影響,而是企業倒閉對就業問題的影響使政府不得不如此。
地方性的大型私企,出現經營問題時,政府也會出面輔佐。這都是出于就業考慮的。
四季沐歌我不清楚發生了什么,但是我大致了解一些發生在皇明身上的事情。
皇明企業的坍塌,不單純因為是私企的原因。
轉型的失敗,導致了皇明效益的問題。最終砰然倒塌。
有人說,皇明戰略方向是對的,但是戰術執行的不到位,所以導致了最終的后果。
有人說,皇明董事長過于理想化,并不是個合格的商人,難以操持如此大的企業。在市場形勢好的時候,沒有問題。市場形勢不好了,理想主義者就會受到重挫。
還有人說,黃鳴是個非常強勢的人,管理風格聽不進去別人的言論。最終離心離德。
無論哪種失敗的原因,都和私企的企業性質沒有多大關系。戰略錯了,戰術錯了,一言堂,過于理想化,無論發生在什么組織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我們國家的發展,其實和皇明企業有些相似之處。
但我非常認同你說的,馬云,王健林等人,對于行業來說是一種必然,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偶然。
準確來說,你的這句話概括的非常精辟,讓我讀罷回味無窮。
曾經研讀過的一篇文章里曾經概括到:
中國改革開放到目前為止有四波財富浪潮。第一波以商業和制造業為主。
第二波以房地產業為主。
第三波以互聯網為引擎。
第四波以金融為主。
王健林是房地產的代表,馬云是互聯網的代表。但是,沒有他們,房地產行業還會有一個李建林、馬建林,互聯網行業還會有一個張云、王云成為這一代人中的幸運兒,登上財富的殿堂。
成功,總是有很大的運氣成分在內的,時勢造英雄。個人的努力必須和歷史的進程結合起來。
具體到我個人的人生定位,登上財富的殿堂并非我的志向,我不能確保自己有那么好的運氣。
我想要什么呢?
我們家庭從你這里,從農村走向了縣城,通過你的努力實現了在縣城里的安穩生活。到我這里要做什么呢?最普通的就是,從縣城里的安穩之家成為大城市里的安穩之家。如果運氣好,那么在大城市里成為中等偏上的那個群體。這是我對于自己的定位。
我的創業想法,一直以來也是你擔心的一個事。我想你大可不必為此擔心。
我心理確實是一直有著做一個成功創業者的沖動的,但是并不盲目:這個事情不在我的短期日程里。
我接下來這些年的安排,是在企業成長,成為中層管理者,或者高層管理者,去擁有一個穩定的物質生活。那時候再說創業,我想我比現在擁有更多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我想這個方面,你和媽媽都不用擔心。
現在的干部隊伍不是朝九晚五,一杯茶一張報紙的時代了。干部們也都是能者上。我對此也不懷疑。
為什么我還不愿意加入這個隊伍呢?而且他還對我以后可能會有的創業有所幫助?
因為現在的體制,競爭力還不足夠。
沒有競爭的地方,就會形成腐敗變質。
這個隊伍正朝著有競爭的方向改變,這時一種好的發展趨向。但是,現成的商業世界可以帶給我想要的競爭感,所以在畢業之初,還是想直接點,先去商業世界里混一混,畢竟這來的直接一些。在這里混夠了,體制內的改革也有所成效,我也可能就會選擇加入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