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4年的時候知道的這部片子,標記狀態一直是“我想看這部電影”。17年頭的時候有自媒體推薦這部片的女主李寶莉的扮演者顏丙燕,作者認為她是當下華語電影女演員的演技最高水平,中間有提到了她的這部代表作品《萬箭穿心》,豆瓣評分8.4,可以說是國產片里非常優秀的成績,當然,它當年的票房也像眾多的文藝片那樣不盡人意。這是2012年的片子,我2014年的時候標記的想看,但是3年過去了,我才去找來這部片子的武漢話版(一定意義上武漢話版才是原版,非常的真實,國配總給人一種突兀感),我一直拖延的一個心理原因便是這是部真實的悲劇,并不是說這是紀實藝術,而是原著方方對人物的把握如此貼近生活,看到的角色就像是生活中活生生的被命運捉弄的人。李銀河老師說這是繼雷雨之后中國最好的悲劇,當然這可能是夸張之語,電影和原著文學相比刪去了很多心理的描寫,用鏡頭來表達人物的心理,就十足考驗演員的演技。
從十年前搬家對工人的刻薄張揚,面對丈夫出軌前拿著滅火器準備破門而入 時,聽到樓道里母子對話的那一刻念及家庭的猶豫,到坐在地上的奔潰,拿起電話舉報丈夫嫖娼的顫抖,對情緒的壓抑,再到十年后,原來潑辣的一個武漢女人在十年扁擔客支撐家庭卻被兒子當作外人的生活重擔和心理壓力下的那種麻木。一個學歌舞的北京女演員,做到了一個在熒幕中背一直彎著,疲憊而在絕望邊緣操著一口武漢話時常罵娘的中年婦女形象。相比之下,那些配音摳像替身尬演的流量鮮肉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呢,對他們來說,無非是念著臺詞,甚至臺詞念錯也不要緊的長時間平面攝影而已,只要靠臉的人生也覺得真是辛苦呢。
我其實不怕bad ending,我害怕的是真實的悲劇,被悲劇感動哭沒什么丟人的。我一個人看電影經???,我覺得很正常,你很難不被一部好的作品感動。同等條件下想起和同學一起去看小時代,顧里爸爸車禍的那段情節的處理只能讓我感到不舒服和尷尬。Bad ending不是悲劇,那些青春傷痛電影算得上悲劇嗎,小情小愛里的作來作去實在禁不住邏輯的推敲。悲劇是一種命運的無可奈何,寒假和小朋友一起看集結號,命運的喉嚨并不是你不想屈服便可以扼住的,那種無可奈何更讓我感到難過。
看電影如今是件奢侈的事情,電影票并不貴,但是你付出的時間難道就不算支出?如果是陽光明媚的周末好日子去電影院尷尬的看上兩個小時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算上交通非不得3-4個小時耗去了。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會對自己這樣傻的決策耿耿于懷一整天。
一些ps:
1 這一次非著名家庭劇愛好者我媽走在了我的前頭,我也是最近才發現萬箭穿心這部作品還有電視劇版,但是改了名字,我媽幾年前就看過了,我還跟著瞧了幾分鐘。
2 對顏丙燕的影響最初來源于一部在央視播放的一戶湖州絲綢浙商人家的電視劇,那時候我還年紀很小,但是那時候就覺得氣質超好啊。
3 片子對武漢實在刻畫的非常到位,那個一邊騎自行車等紅燈一邊吃熱干面的90年代武漢形象,可能會被我用來形容武漢人對于熱干面的形容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