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讀完第一個故事,很認同文中提到的,當一個人一直支持你、幫助你,時間長了就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慣性思維!當你習慣于一個人一直是你好,一直都在幫你,你就會認為他會一直對你好下去,這是必然的事情!但當這個人不再只對你好,那么人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就會很生氣!人性就是這樣,對于習慣的事情特別的在意,而不去管對方的感受!我認為這就是自私的表現!沒有人是天生的該對你好,無條件的幫助你,如果你一旦發現有這種心理狀態,那就該反省自己是不是忘本了,是不是做得過火了!
還有一種心理是:一個不喜歡你,反對你的人,轉而變成支持你的人,你會特別的欣喜若狂!覺得自己特別棒,對這個人也會特別支持!這就是人的心理問題,遇到轉變來支持你的人,你會特別想知道他為什么這樣改變了,是什么事情讓他改變過來從而支持你!你特別的想知道答案,那么就是這些你好奇的事情讓你對這些人特別感興趣,會時刻關注他們!
2、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做好全方位的準備,把可能發生的事情都應該考慮進去,做好評估工作,把好的結果和最壞的打算都考慮進去,做好全面的心理準備,遇到問題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也不會自亂陣腳!
3、身份認同,不管是對孩子還是成年人都特別的適應。孩子的眼里,并不希望大人把他們當成的孩子,當成一個旁觀者,孩子也是希望得到認同,最好能把孩子當成合作伙伴關系,讓他們也參與到具體的事項中來,那么孩子就會特別的有成就感,他們享受到參與過程的樂趣,就不會太在意結果是什么樣的!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跟伙伴一起的團隊協作能力!對于他們的性格養成起著特別關鍵是作用!
對于成年人,我們更應該關注“面子”的問題,其實也這從另一個角度反映自尊的問題!我們不管是批評還是夸獎,都應該注意“身份認同”的關系,成年人有獨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那么就會涉及到他們是否能接受你的批評,你的批評是不是就事論事,有沒有牽涉其他人員的看法,你是否有觸及到他那點微弱的自尊心!也就是特別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如果我們注意到“身份認同”,就你很好的避免談話失敗,引起不滿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