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6歲的年紀,和最愛的北京說再見,和自己和朋友說一定會回北京的,不知道說對自己的自我安慰還是一份帶著自己勇往前行的希望。
說起北京,避不開的是翻了一倍又一倍的房價,小得不能再小的個人空間,兩個地點之間公交倒地鐵,外加出租滴滴一路顛顛簸簸也要一兩小時,還有那永遠不知道對面站著的人的真實面孔的罪魁禍首霧霾……說起來北京真的是一無是處,特別是對于安于現狀又一無所有的年輕人來說,那絕對是靈魂的和肉體的葬身之地。
但是,我就是那么喜歡北京……
遙記得當年剛下臨床,處于拿著注射器手會發抖,看到有人吐血恨不得把自己胃里的東西都變成血跟著一起吐,然后在心電監護一次又一次報警宣告又一條生命即將逝去的房間里,一個人的時候會發抖,會靈魂出竅,會忘了自己身處何處該怎么做,離開房間的時候就好像剛從泳池里出來。
在那些和生命賽跑的日子里,也在和青春較勁。看到搶救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會不知所措,會茫然若失,但是還是想要去經歷,想參與,想成長,想挽留,想拯救。于是奮不顧身了,于是無所畏懼了,于是在跌跌撞撞中持續希望著,期待著。
希望優秀,期待成長……
北京的獨一無二是因為它是北京,它就是北京。
它是一個不得不成長的地方;它是大家都在奔跑著,而你停下系個鞋帶就會感到罪惡感不斷上漲的地方;它是一個既溫暖又冷酷的地方,溫暖的是你在它那里得到的每一段經歷都是一筆無比巨大的財富,冷酷的是如果你停下,人流會淹沒你,淹沒你的夢想、你的肉體和你的靈魂,直到你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