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婆婆在做家務時不慎摔倒,公公打電話給我們的時候,我和老公剛到公司門口,二話不說直接開車掉頭回家。
五分鐘后到家,婆婆已躺在沙發上休息,沒什么大礙,帶她到醫院做了檢查,再把她送回家,我們才安心上班。
我和老公說:“還是小縣城適合居住養老,要是在大城市,這么兜一圈回來,起碼要半天時間吧,所幸媽沒什么大礙,如果真摔著哪了,就只能干著急?!?/p>
老公長嘆一口氣,說:“是啊,小地方機會少,賺不到大錢,可我們的幸福指數高呀,這就夠了?!?/p>
從家到公司,只有三五分鐘的路程,小縣城偶爾也會堵車,但不會堵成長龍,還可以選擇小道走,所以有什么緊急情況的話,都得快速處理,而不像大城市里那樣擁堵,上個班要轉幾趟車。
特別是到了中年,真正體會了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就很喜歡小縣城的慢節奏,因為有很多時間和家人相處,家里有什么需要自己可以立馬到場,起到頂梁柱的作用。
2
“父母在,不遠行”,老公就只聽取了這前半句,所以放棄了很多外出的機會,選擇留在家鄉陪伴父母。
不是沒有野心,也不是圖個安逸,他在小縣城也兢兢業業的工作,也會嘗試突破自己,只是對于他來說,他也要給父母安全感,而這份安全感就是陪伴在身邊。
也有很多人選擇了有方的遠行,帶著父母的寄托,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3
前段時間有一次在醫院,遇到兩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看上去是老大爺身體不舒服,身材嬌小的婆婆吃力的攙扶著他艱難的邁出步子,直至保安上前幫忙,婆婆才終于伸展下筋骨松了口氣,又緊跟著一起走進了急診室。
每次看到這種情景,就覺得特別心酸,一邊想不明白,他們子女遠行的理由,一邊慶幸自己的能夠陪伴在父母身邊。
或許是天生感情豐富,我覺得作為子女,就是要給父母安穩的生活,住不了豪宅不要緊,穿不了名牌也不要緊,重要的是他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陪在身邊,他們需要肩膀的時候我們就在身邊。
我出嫁的時候,奶奶對我說:“小妹,你嫁那么遠,奶奶想去看看你都不行哦。”
其實我只嫁到臨縣,一小時的車程,奶奶想見我隨時都可以,不過她暈車,至今也未來過。
我前幾年不工作的時候,三天兩頭跑回去。
有時還住上幾晚,一起去菜地摘菜,晚飯后坐在院子里聊天。
那會就成為了奶奶和媽媽跟鄰里聊天時炫耀的理由了,不管我多大,是否結婚,在他們眼里都是個孩子,能夠看著我好好的,就夠了。
4
以前經常有位老爺爺愛來我家串門,他是公公以前單位的老領導,老伴過世得早,他獨自將孩子們帶大,三個孩子都很有出息,一個在美國,一個在馬來西亞,一個在上海。
爺爺每次來都喜歡和我們聊家常,喜歡聽我們說和朋友間的趣事,也偶爾會拿出老領導的架勢指正我們的工作,我們也將他當自家人看待,大家一起吃吃喝喝,相處甚歡。
在我生了孩子以后,爺爺來得少了,婆婆說,爺爺是怕打擾我休息,多個人小人兒事兒多,也怕給我們添麻煩,可是他很想來看看孩子,他每天樂呵呵地跟鄰居說他當太爺爺了,被人問他,是你第幾個孩子生了?他說都是,是石家媳婦,也要叫我太爺爺的。
聽到這我眼眶濕潤了。
在我們真誠相邀下,爺爺與我們家的來往又恢復了以往。
5
很多時候,老人因為生活習性不愿意離開家鄉,又或者怕給孩子的小家庭添麻煩拒絕住在一起,但人越老,就越渴望陪伴,越渴望一家人享天倫之樂。
步入老齡化的父母,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雇傭個保姆來替代的。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我們已長大,父母也在老去。
陪伴,每多一次也在減少一次。
父母喜從心生,身體健康,就是我們的福氣。
我們認真工作,也是為了家庭而努力。
雖然我們生活在小地方,經濟條件不算好,用老公的話說,我們幸福指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