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類問題,步驟問題:畫畫的我第一步應該做什么?是否有完全正確的步驟順序?
支持我的想法:
我學習素描的時候老師教育的步驟是:起稿,找結構,鋪大調子,刻畫。
我學習CG的時候老師教育的步驟是:列舉想法,收集參考圖,草稿,配色/光影,細化,氛圍/特效
而大部分人更建議是:先草稿,再找參考,然后再配色/光影,細化,氛圍/特效
反對我的想法:
其實在問過和見過大部分人,事實上每個人的繪畫過程都不一樣。開個玩笑來說,金正基從來不打草稿來著。
模式化的繪畫步驟是一個相對來說適合于大部分人學習的一條路,就像上學一樣。
可能對于大部分人來說,上學是一條比較好的出路,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只有上學這條出路。
而我這個一開始就沒有怎么上過學的人,可能也未必適合大部分人都適用的繪畫步驟。
畢竟小時候到初中沒有接觸到專業繪畫的那六七年,不也全憑自己瞎畫在畫嗎,最后不是也畫的不錯呢。
事實只要在不違背從整體到局部的原則,步驟的順序怎么樣都談不上錯誤。
所以其實何必在意步驟呢,能把圖畫出來就好了。也許保持對畫畫的熱愛,比那所謂的“正確”更重要。
“錯誤”步驟畫出來最糟糕的結果是:
如果要說最糟糕的結果,那可能就是犯了畫畫忌諱的錯誤:把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顛倒了過來,變成從局部到整體。
這樣的步驟帶來最糟糕的結果大的就是畫面失去整體性,透視錯誤,割裂感嚴重。
小的就是問題就是物體或者人物走形,結構扭曲,局部光影素描不準確等等。
“錯誤”步驟畫出來最好的結果是:
對目前的我而言,在工作之外完整的畫完一張圖,也許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如果要是運氣好一些,以上錯誤都盡量避免出現。(也許能畫出一張讓自己滿意的圖。
最大概率實現的結果是:
畫出來了一張也許并不那么整體的一張圖。(但是在工作之外看到目前的自己能夠完整的畫完一張圖,應該也會非常開心吧。
第二類問題:找參考是否有正確的方法與標準?(我應該找什么樣的參考,找多少張參考,怎么樣找參考?)
支持我的想法:
我學習CG的時候老師所教育的是:要找從大的方面要找構圖參考,配色參考,光影參考。從小的方面要找具體的風格參考,結構參考,紋樣參考等等。數量不限,越準確越好。
而大部分人更建議是:先草稿,再找參考,然后再配色/光影,細化,氛圍/特效
反對我的想法:
關于如何找參考這件事情上,完全是一個個人習慣上的問題,沒有所謂正確和統一標準可言。和上面的繪畫步驟一樣,找參考這件事情更像是老師教育你,如何如何去做閱讀理解,在一篇長文中找到你所理解的一些關鍵信息,進行信息的解讀和重構。但是既然是閱讀理解,那么每個人的因為認知立場的差異,所理解到的內容也是千差萬別。就像是“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
事實上就算理解出和作者或者出題人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馳的想法,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像極了那句話“我說大海很美,你說淹死過很多人。”,沒有絕對對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罷了。
所以其實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我們為什么要找參考,找參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找參考的目的是讓我能明確自己想畫的東西的一些現實的來源,讓所畫的東西有個可以站得住腳的地方。就像科幻片一樣,沒有科幻片是完全脫離當代人的現實元素和理解去構思的,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現實的基礎上,再去創作。
“錯誤”參考畫出來最糟糕的結果是:?
參考找錯最糟糕的結果就是,重新再找一批,其實實際對畫畫本身沒有什么影響,就算用了錯的參考,也就是局部的的草圖重畫而已。對整體的影響非常有限。
“錯誤”參考畫出來最好的結果是:
用了錯誤的參考的結果,如果運氣非常好,是有可能創造出意外之喜的,也許能夠找到一種新的設計方向,組合方式。
最大概率實現的結果是:
重新找一批參考圖,花費一些更多的時間,在找參考這件事上。
第三類問題:是否有完美的草圖/構圖/配色/光影/線條……諸如此類,我的這些東西這樣畫又是否合理?
支持我的想法:
在學習CG的時候老師所教育的是:你的草圖應該這樣這樣畫,你的構圖應該這樣這樣去構圖,你的配色,應該這樣這樣去配色……
并且不僅僅是在老師教育的時候,在網上平臺聽行業大佬的網課,在線下自己翻閱書籍,最后所得的觀點,似乎都和老師所講的能夠有所對應
一次次的在向我驗證和宣告著“老師說的是對的,我就應該這樣去做?!?/p>
反對我的想法:
老師說的固然沒錯,但是這些知識點是如何得出來的呢,它們是從大量大量的優秀的作品中總結出來的共同點,得出的結論。所以其實事實上,老師向你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統計學得出的一套結果理論。有點像是,魯迅先生說過的,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我曾見這樣的事情真實的發生,曾經因為有一個名人,他堅持的將自己的名字中的某一個字不按照標準的讀音去念,在后來念的人多了,新華字典將這個字的這個看起來不正確的讀音記錄了進去,變成了一個多音字。
也覺得很像那些所謂“成功學”,當年一堆總結學習成功學的人,但是到最后,又真的有幾個人是通過成功學成功的呢?適當參考可以,完全照搬,就不是非常合適了。
而且如果我的想法和立場足夠堅定,也許我可以創造出一個新的構圖方式,一套新的配色邏輯,一種新的線條標準,一種全新的美術風格。那些走出自己美術風格的人,不也都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嗎?
“錯誤”畫法畫出來最糟糕的結果是:
一次錯誤的嘗試與探索,時間也不能說是浪費,至少驗證了一個方向的結果。但是也許自信心會受挫吧,畢竟沒有人能一直承受失望。
“錯誤”畫法畫出來最好的結果是:
一次正確的嘗試與探索,一種新的自我風格的確立,也許我也能從我自己的這個過程中,去反思復盤,得出另外一個“正確”的道路或者方法。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在業內被認可,在很大程度上會給到我一個自信吧。
最大概率實現的結果是:
一次錯誤的嘗試與探索,學習了一個方向上的一系列知識,驗證了一個方向的嘗試結果。
一些反思和總結吧:
其實通過上面的反思,可以看出似乎所有的問題支持的想法,基本上都是來源于被教育的方式,是一種被長期訓化的產物。
因為不管你在任何學習的時候,老師總是告訴你,應該怎么樣怎么樣做才是最好的,怎么樣怎么樣做,才是“正確的”。我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被老師給出的“正確”,被牢牢的限制在了一個非常局促和狹小的范圍里,我會覺得窒息,覺得難受,難以邁出每一步,每一步都帶著沉重繁復的“正確”在前進。
但是其實在這種時候,老師事實上并不關心你到底是否享受畫畫這個過程,老師只想看到你拿出一張好的作品,能不能很好的完成作業,老師追求的是結果。
到了工作中更是如此,能否畫出一張好的作品,成為了衡量你這個人唯一標準,雖然事實上是如此的,但是,如果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又要怎么樣拿出一個真正優秀的作品呢?
在這次反思中,我也發現我一直只看到自己在追求所謂的“正確“,但是我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我追求所謂的“正確”又到底是因為什么。
我之前只是覺得,我糾結是否“正確”,其實只是因為我在這些年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因為別人告訴了我,一些看似“正確”的答案。我知道了有這么一些“正確”的標準或者衡量方法。
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清楚,其實正確真的沒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作品背后作者想傳達的一些東西想法。
所以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我很仔細的去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所追求的正確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追求的所謂的“正確”,其實真正的是在追求一個結果。一個好的結果。想畫好,想畫的又快又好,想被人肯定,想畫出一張能拿得出手的作品……
如此多的情緒,期望,在畫畫的過程中,就像是一個個泥澤,讓你痛苦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種思維如果用在工作中,那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在工作中,你也應該這樣去做。
因為工作中沒有人在意你的過程如何痛苦,是否享受,大家都只是在意你最終做出來的作品而已。所以變成這樣的思維邏輯,是被長期的社會工作所馴化的結果。
但是這樣的思維邏輯,在長期的社會馴化之后,也導致在個人練習常常也用同樣的思維邏輯,也許就是導致我目前困境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追求結果,追求被肯定,追求畫的更好,我有要求了,有對結果的期望了,所以請也許我初心變了。
曾經畫畫是我認為逃避現實的手段,沉浸在畫畫這個過程中,時間會過的非???,我并不在意畫的如何,不管上一張畫的好或者不好,我都愿意去畫下一張。
所以最開始畫畫只是為了享受在畫畫的這個過程中,時間飛逝又不會覺得自己虛度的感覺,現在畫畫,想進步,想畫好,急切的想畫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