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看嚴歌苓的小說集,過去是從沒看過她的書的。我提過我長大以來突然對小說莫名不屑一顧,因為我也沒正經看過什么小說,除了那些所謂的青春文學。無怪我那樣看待小說。
看嚴歌苓倒不是因為最近在拍的電影芳華,也不是因為過去根據她作品改編的電影,電視也好,雖然它們很多都很有名,我也看過一些,其中包括陸犯焉識,金陵十三釵等等。是因為推薦去看的,說嚴的文字好,而且不膚淺,有內容。最近一直讀不進論述類或學術類的書,想說這挺符合我的設定,偶爾讀一讀換換口味也很好,于是買了來看。
開篇就是曾經被改成過電影的天浴,這個我是早就知道了的,對故事也有些了解。看的時候依然有形象出現在我面前。文秀是愛洗澡的文秀,老金是不洗澡卻干凈得很的老金。故事沒有我想象的情節曲折,但是我看得非常投入。好似聞到老金燒那個男人的皮鞋時候的焦味并且覺得痛快淋漓。
句子從不拖泥帶水,也沒有長篇大論不疾不徐的鋪陳與渲染。但是來的時候就那么一下,突然就給攥緊了,然后又松下來。有時候不免贊嘆,這語句這樣好,不造做卻又那么生動。
嚴似乎非常善于描寫人的內心,還把這個社會剖析得很透徹。通過人性去看這個社會,寫的人不露聲色,看的人卻是另外一番心境。看到第二篇我就有些意猶未盡了,仿佛我變成了主人公,不斷去體驗去試煉,無比期待也無比揪心下一刻要發生的事情。
看到第四篇少尉之死我就更加感嘆了,明明就是一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故事,寫出來似乎也平淡無奇,但偏偏看完覺得厚重無比。就這樣潦草地閱完了一個人說不上悲慘但又無比無奈的人生。明明是一個普通不過的小角色,一場普通無比的行兇,讀完卻絲毫不覺得襯不起《少尉之死》這樣冠冕堂皇,看上去充滿離奇曲折的故事題目。
還在慢慢的看,也不打算看太快,因為看嚴歌苓的小說我找回了點早前年少時閱讀的那點樂趣。譬如三天三夜看完穆斯林的葬禮那會。有些好句子還來不及記,打算再讀遍,慢慢咀嚼。總之每一篇都是新的期待,每一篇都給我驚喜。這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