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蘋果新一代手機發布,馬上引發了又一陣對手機的熱議狂潮。
有人說月薪三千的人省吃儉用去買一部蘋果手機,買的不是手機,而是攀比心的滿足。
而我想說,手機作為一件片刻不離身的物品,早上一睜眼是它,晚上睡覺前是它,與外界的聯系是它,平時的娛樂是它,突發意外時的緊急求助電話還是它。
這樣一件與你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物品,只要好用耐用,貴一點難道接受不了嗎?
話說到如此份上,可能有人批判我已成為手機的奴隸,對于譴責手機的言論自智能手機面世已層出不窮。
這是很奇怪的邏輯。
人們發明它,勞心費力完善它。經過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與探索,手機實現了強大的功能,許多以前只出現在科幻小說里的情節,比如遠程視頻聊天,如今就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而后,人們開始譴責它,批評它不是因為它太落后不實用,反而是因為它太完美,完美到讓人上癮著迷。
有的人眼睛移開手機屏幕便無法聚焦,大腦放棄思考,整個人變得頹廢沒精神。
有人甚至將手機比作新時代的鴉片,沉迷其中者,輕則學業荒廢,工作止步不前,重則猝死,與家人形同陌路。
●貳●
網上有很多圖片,將現在充斥著手機的日常生活與舊時代沒有手機的生活進行對比,呼吁人們回歸簡單的生活。
有很多文字,倡導人們放下手機,活在現實里。就仿佛冰冷的手機隔絕了一切屬于人的感情。
而這些言論恰恰都是通過手機傳播。
人們借助手機這個平臺抵制手機本身,不知道手機知道后會不會難過。
屬于現代人的“小確幸”可能是wifi信號滿格,手機電量充足,wifi有時比wife還重要已經不是一句玩笑話。
而有的人看見手機電量緩緩減少,就好像覺得自己體內的熱血在慢慢流失。
因為手機已經實實在在地與都市人的衣食住行掛了鉤。
網購進入千家萬戶,點外賣成日常所需,滴滴打車、共享單車更是見怪不怪。
“世界盡在掌中”不是自信的代言詞,手中的一方小小屏幕里確實涵蓋了一個世界。
科技不分好壞對錯,從來都是看使用者如何取舍。
在讀書人眼里,手機是一座圖書館,古今中外無所不包;
在遠離家鄉的游子眼里,手機是稱職的送信人,捎來家人的近況與思念;
在分隔兩地的情侶眼里,手機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的鵲橋,隨時連接著彼此,傳遞著愛意。
當然了,在網癮少年眼里,手機是不斷更新換代的游戲廳;在騙子眼里,手機里有著無數潛在的可欺騙對象;在黑客眼里,手機是一個可以無限掠奪的資源庫。
●叁●
一千人眼里有手機一千副面孔,一千種獨一無二的意義。
而于我而言,手機是治愈孤獨的良藥。
找朋友傾訴,一次兩次還好,過多埋怨難免讓人生厭,再者,別人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沒有義務跑到你的人生里來充當解乏的玩具、開導的良師。
向朋友尋求陪伴或許會被拒,而手機卻永遠靜靜地在那里等待,一經召喚,便使出渾身解數逗你開心。
多少孤獨的人,在空無一人的天臺仰望日出,用手機定格住新的一天的開始;多少寂寞的人,在手機里寫下無人傾聽的心里話,多少壓抑的心情,通過耳機里傳來的音樂得以緩解。
這些都是手機帶來的無聲的治愈。
陌生的城市里,大多都是泛泛之交,抬頭寒暄,低頭陌路,沒人顧及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內心真實想法,你的喜好,你的悲歡離合被所有人忽視。
但手機輸入法替你記得,打出一個字,輸入法挑選出來的靠前選項與此時內心的想法不謀而合,這是科技帶來的魔法,是孤獨人眼中略帶心酸的感動。
●肆●
很多人抨擊手機,因為它讓人蹉跎歲月,浪費時光,各種引人注目的標題吸引了眼球,在打開一條又一條看似精華實為噱頭的鏈接中,我們為數不多的休閑時間被切割得支離破碎。
但是,這不是手機的錯。一百多年前胡適說凡是要等到有了圖書館才能讀書的,有了圖書館也不肯讀書。
同樣,要等到沒有手機才肯努力為夢想而奮斗的人,沒有了手機也不會盡多大努力,手機實在是次要的影響因素。
而在爭分奪秒爭取一切機會的人眼里,手機只是加速成功的工具。
你看到餐廳里的人和你一樣低著頭玩手機,卻不知他們可能因為考研而忙得形容枯槁,手機里下載的都是有關學習的APP。
你看到開會時領導、經理和你一樣在玩手機,卻不知他們是在查閱郵件或是關注最新的商業資訊。
你看到街頭巷尾的人和你一樣玩著手機,卻不知他們可能在研究最新的人工智能棋譜,與你擦肩而過的人可能是某場圍棋大賽的冠軍。
我并不恥于說出與手機相依為命的話,手機讓我與遠方志趣相投的人近如咫尺,也給我建造了一面隔絕話不投機者的屏障。
手機借我足不出戶知天下的眼界,借我勇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借我孤身只影也能活得精彩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