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也回到了家鄉的秋。
窗外是漫山的紅楓,院子里掛滿了黃皮青皮的梨子。窗內,新收的蜂巢攤在筲箕里,琥珀色的蜜淌出其間,泛著透明的金色光澤。
高粱浸煮而成的紅筷,輕輕挑起那絲絨般的甜蜜,慢吞吞拉得很長很細,像是拆開一幅精心織就的錦緞,再放入口中一抿,好甜,那甜浸潤著喉嚨,和思鄉愁緒攪在一起,把我生生從夢里拽醒。
七年之前的每一個秋天,我都在家鄉的山野里,感受著這個果實累累的、萬物豐隆的季節。而今,卻只能在夢里、憑著昔日的記憶,一瞥它包攬萬物的大氣神韻。
家鄉的秋天,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與她錯過了七年,思念的味道越發濃烈,卻終也說不出,她到底哪里叫人懷想至深。她到底是怎樣一種姿態存在我的內心?
她,應當是抱著寶物來看自己心愛的小孩子們的好心媽媽。
她帶來甘甜美味的野果。獼猴桃,預知子、五味子、覆盆子以及各種不知名的,五顏六色的野果,吃得山里的孩子個個嘴角生花,舌頭像是染了顏料一般,各自伸著紅色的或者紫色的舌頭,去嚇唬同行的伙伴。而他們配合著驚咋咋地跑開。鈴兒般清脆的歡笑,是山野的另一份生氣。
她帶來了農民一年的豐收。金黃待收的稻子沉甸甸垂下,田埂上的野草也被壓得抬不起頭;玉米樹端著它的果實,如戰士端著鋼槍凱旋,微風過去,葉子與葉子摩擦,在秋陽下輕輕喳喳地響。空出來的土里,撒下的菜籽早已經長出了青青的菜葉····終年忙碌的農人,終于在揮盡這一年汗水之后,在這個季節,舒展開迷人的笑紋。
她帶來了小獸們的糧倉。高大的核桃樹下,偶爾響一聲堅果落地的“嘭咚”,前去一看,卻只是一只核桃的青殼,抬頭望時,卻見那松鼠嬌小的身影在樹葉間一縱,便閃去了蹤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的這首五絕,明明白白道出了我的心聲。家鄉的秋色,斑斕得毫不遜色于春夏,卻又更多了一份雄渾之意。除卻滿山的野花見證蜜蜂的勤勞,更有累樹的秋果,飽蘸清冽的雨露。而天氣也是分外的分明。是晴天,便碧空萬里,一直延伸到山的那邊,是雨天,便揮揮灑灑,好似相思無垠。
多可愛的山里的秋啊。出了大山已七年,卻怎么也無法忘懷。那陪我長大的,秋天的味道,就似母親身上的味道一樣,閉眼凝神間,我便聞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