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澳大利亞的電視劇。小說只有《荊棘鳥》。這部GLITCH《毛刺》又名《陰差陽錯》是個虛構的電視劇。 2015年7月9日在ABC播出。該系列影片以虛構的維多利亞鄉村小鎮Yoorana為背景,講述了七位死者從墳墓中爬出來,尋找各自的記憶與死因。
Kate兩年前死于癌癥,她回來之后,發現她的愛人JAMES已經與她的閨蜜SARAH結婚,并馬上有BABY.。三個人都陷入無比無奈與傷感之中。
7個人有自己的計劃與記憶。但重新回到人間,更多的是憎恨與復仇。有的還是來自200年前的公正挑戰。
這一切都是一個生化公司的研究。從細胞到身體。
這令我想起
“人體冷凍技術(英語:Cryonics),或稱人體冷藏學或人體冰凍法,是一種試驗中的醫學技術,將人體作深低溫保存(一般在-196°C以下),以期在未來利用先進的醫療科技解凍復活及獲得治療。1967年,美國心理學教授詹姆斯·貝德福德的遺體成為首位接受人體冷凍技術的例子。
除了復活及醫療用途外,人體冷凍技術也被認為是實現太空星際旅行的關鍵技術。由於抵達太陽系外行星可能需要花費數百年以上的時間,太空人可以在旅途中以冷凍方式人工冬眠,並完成旅程。
人體冷凍技術被美國的《生活科學》雜誌(Live Science)列為十大人腦未解之謎之一,及十大超越人類極限的未來科學技術。
現時人體冷凍技術不被主流科學界認可及接受。國際低溫生物學學會認為,人體冷凍技術不是科學,也不屬低溫生物學的範疇。美國低溫物理學 (英語:Cryogenic Society of America) 認為,人體冷凍也不屬低溫物理學範疇,並認為人體冷凍技術的理論是站不住腳的。”
今年4月,媒體描繪了中國首例冷凍人體的實例與當事人的感受:
“5年前,49歲的展女士因肺癌臨床去世后,被實施“急救”措施,接入心肺復蘇儀,同時全面降溫,保證細胞存活……最后,她身體被冷凍,頭朝下,腳朝上,放進零下196°C,容積2000升的液氮罐內,成為中國首例接受人體全身冷凍術的人。
此后,丈夫桂軍民每天幻想著妻子“歸來”。走過最悲痛的傷,桂軍民開始了新的感情,但他認為只是搭伙過日子,“愛情”依舊冷凍在零下196°C之下。桂軍民甚至覺得,他和妻子已不僅是愛情,更是血脈相連的親情。
桂軍民說,新伴侶必須理解、接納自己對前一段感情的執著,“這也是一種責任心。”。
三十年后,假如他的妻子真的復活了,年邁的自己又要怎么辦,后來的伴侶會怎么面對?或者,妻子醒來時,自己已不在人世,她一個人孤零零地,將如何面對陌生的新時代,那種孤獨、無助與恐懼!
那將是她自己的人生了!
這部GLITCH《毛刺》的虛幻電視劇描繪的是一個傷感的故事。現實中,這樣的困惑與無奈,也類似。
逝去的人,如果能回來,物是人非。冷凍的人,如果能回來,人間萬物更加進化,但面對孤獨,親人不在。時間留不住在往事中。
在僅存的記憶中,不過三代。
活在當下。逝去的,就如歌飄散。
(照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