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
我們常常聽到很多大道理,很多小道理,很多沒道理。
小時候我們就聽到各種道理。
刀不磨要生銹,人不學要落后。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無數的諺語,無數的名人名言。
可是我們好像都懂那些道理,而且也認為他們說得有道理。
知道是一會事,踐行卻是另外一件事。
為什么踐行這么困難,以至于幾十年時光過去,道理總是被一些少數人證明了。
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知道,阿甘看起來有點傻傻的,不過確實是踐行的能手。當他被打時,他的朋友叫他跑,然后他就真跑了。而且還跑進了大學,成為了橄欖球明星。他就是一路踐行,看似傻傻的,卻是充滿了智慧。我們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無比聰明,可是呢,有句話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個成語叫大智若愚,上次看到了一種說法:若愚是原因,大智是結果。我以前理解這個成語是以為有大智慧的人都是看起來傻傻的,其實有可能是傻傻的,卻表現出了智慧。以前學習賣過一個月保險,每個剛進這個行業的都有師傅傳授經驗,那些成功的銷售員的故事就是那么平淡:剛開始什么也不懂,就是師傅說什么我就怎么做,最后就變成了這樣。以前每每聽到這些關于成功的故事,總認為別人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現在才知道,原來是----踐行。
還記得你是什么時候知道“復利”這個詞語的嗎?你真的理解了這個概念了嗎?你理解了這個概念了并且踐行了嗎?這是高中以前學習的知識,不過我們好像都忽略了它,一個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的東西。
愛因斯坦說:復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
有這么一個關于復利的故事你可能聽過。
古時候,印度有個國王很愛玩。一天,他對大臣們說,希望得到一種玩不膩的玩意兒,誰能貢獻給他,將有重賞。
不久,有個聰明的大臣向他獻上一種棋子,棋盤上有64個格子,棋子上刻著“皇帝”、“皇后”、“車”、“馬”、“炮”等字。下這種棋子,是玩一種變化無窮的游戲,確實讓人百玩不厭。國王就對那個聰明的大臣說:“我要重賞你。說吧,你要什么,我都能滿足你。”
那個大臣說:“我只要些麥粒。”
“麥粒?哈,你要多少呢?”
? ?“國王陛下,你在第一格棋盤上放1粒,第二格上放2粒,第三格上放4粒,第四格上放8粒……照這樣放下去,把64格棋盤都放滿就行了。”
國王想:這能要多少呢?最多幾百斤吧。小意思,就對管糧食的大臣說:“你去拿幾麻袋的麥子賞給他吧。”
管糧食的大臣計算了一下,忽然大驚失色,忙向國王報告道:“照這樣的計算,把我們全國所有的糧食全給他,還差得遠呢!”
說完把計算題列給國王看,得數等于18446774073709551615(顆麥粒)
1立方米麥粒大約有1500萬粒,那么照這樣計算,得給那位大臣12000億立方米,這些麥子比全世界2000年生產的麥子的總和還多。
復利的力量正是如此可怕。我們自以為明察秋毫的眼睛竟然把它給忽略了,你說可不可怕!
假如你從現在開始踐行復利,每月拿出收入的10%用于投資(這部分金額判定為無期徒刑,永遠不要動),40年后你將會感到踐行的可怕力量!
以前我的想法是:等到有錢再投資。這個想法的可怕之處在于:我很可能永遠都沒錢,所以永遠都不用投資。當然大多數人是盲目的樂觀:車子,房子都會有的。問題就在那里,你不解決它,它就和你不離不棄。因此房子車子不會自動有,天上不會自動掉餡餅(雖然還是有可能掉,不過往往砸中的不是你,而且被砸中的都死了)。
踐行,一種強大的能力。
就像我寫這篇文章一樣,不開始寫我就永遠不會知道能寫出這篇文章,當然之前需要定一個目標。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