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車與ofo單車競品分析報告

一、市場分析

近些年,共享經濟風生水起,從拼車到單車再到充電寶,傳統業務被不斷的更新,尤其是過去一年共享單車的快速崛起,引爆市場。以摩拜單車和ofo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單車服務,解決了出行市場“最后一公里”的空白。

相比網約車,共享單車的使用方式更加靈活,場景更加多樣,費用更加低廉。在碳排放方面,相對其他出行方式優勢明顯,不僅節約了用戶的時間、精力和出行成本,更是促進了城市的綠色環保。得益于使用方便、取還車靈活、性價比高、無污染等先天優勢,共享單車發展迅猛,用戶覆蓋率增長快速,已經成為出行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目前,國內共享單車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摩拜單車、ofo共享單車、優拜單車、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等,其中,已有11家共享單車企業披露了融資消,ofo共享單車與摩拜單車已分別完成C、D輪融資;優拜單車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已完成A+輪;小鳴單車已經完成B輪融資。其中,摩拜累計獲得愉悅資本、高瓴、華平、紅杉、TPG、騰訊、攜程、華住、富士康等投資機構和企業的超過4億美元融資,目前已進入30余個城市;ofo共享單車累計獲得經緯中國、金沙江創投、唯獵資本、滴滴、小米等投資機構和企業的約2億美元融資,已進入40余個城市。

二、競品選擇

根據艾瑞咨詢監測數據,共享單車行業中,摩拜單車與ofo共享單車在用戶數量上處于領先水平,周度活躍用戶均已于2016年12月超百萬量級,遠超其他對手,且兩者的融資額度與市場占有率更高。因此本文選擇摩拜與OFO進行競品分析。

ofo共享單車創立于2014年,是國內首家共享單車公司,由北大青年創業者戴維與4名合伙人創立。ofo首創無樁共享單車出行模式,初期主攻大學校園市場,幾輪融資后全面進駐社會,截至4月5日,已投放至全國44個城市。

摩拜單車成立于2015年01月27日,由前財經記者胡瑋煒在上海創立。摩拜單車是至今獲得融資最多的單車品牌,截止至2017年3月,該公司已獲得超過66.17億元人民幣,公司估值超30億美元,投放全國30余個城市。

歷次融資情況

三、用戶畫像

根據艾瑞咨詢報告,共享單車用戶中男性用戶更多,用戶普遍年輕,7成用戶結合其他交通工具一起出行。

典型用戶畫像

四、產品邏輯及功能分析

1.功能分析(app+硬件)


功能對比

2.APP結構圖


ofo結構圖


摩拜結構圖

五、使用體驗


APP截圖

兩者使用邏輯類似,界面中紅色或黃色標記處為單車位置,使用單車時點擊界面下部“掃碼開鎖/立即用車”解鎖單車,使用結束后,摩拜單車手動鎖上GPS智能鎖既可,OFO需在APP界面點擊“結束使用”并鎖上密碼鎖,典型使用流程結束。摩拜單車APP界面顯示單車位置為實時位置,而OFO所示位置是依據用戶使用數據推算得出,并不精準。在解鎖和還車上,摩拜單車更簡單,OFO略顯復雜,但騎行體驗上,OFO體驗更佳,需要說明的是,OFO正在更新新式電子鎖,解鎖體驗可能會有所提高。

六、分析

1.盈利模式

1)租車費用。共享單車收費大致都為1元/小時,每輛車日均使用次數約為3次,政府規定強制報廢期為3年,如果按每年有效騎行日250天算,每輛車一年獲得的收入大概為750元,3年總收入約在2000元上下。這樣的收入足以覆蓋OFO類低成本單車的制造成本,因此ofo創始人戴威也透露過2017年可能會迎來營利,但對于摩拜等單車成本較高的企業,營利可能會稍向后推,再考慮到單車的損毀率與運營成本,共享單車行業何時開始盈利仍不明確。總之,租車費用足以抵消單車制造成本,但能否僅憑借租金營利仍是未知數。

2)廣告營銷。OFO已嘗試與麥當勞等企業開展合作,在車身裝飾企業廣告,摩拜與歐萊雅等企業跨界營銷,以騎行距離兌換優惠券。OFO與摩拜的APP啟動界面與首頁也可放置廣告,也會產生相應收入

3)數據。摩拜與OFO都已沉淀大量騎行與用戶數據,尤其車身裝有GPS的摩拜單車,數據更加詳實精確,產生的數據既可以與政府共享輔助市政規劃,也可售賣給廣告廠商,用于個性化推薦和精準廣告投放。

4)押金池。用戶使用單車必須先付押金,摩拜押金299,OFO押金99,廠商投放單車相當于吸收存款,雙方月活躍用戶都已過百萬,產生過億元押金,即使存在托管行中,每月的利息費用也不容小覷。當前,對押金使用并無相關規定,廠商自主決策空間大,押金的具體使用待紕漏,政策允許的情況下,不排除摩拜與OFO未來進入金融行業的可能。

5)社交、健身及體育賽事等。ofo的情人節派對等活動已顯示出單車app在社交方面的潛力,借共享單車平臺組織興趣類社交活動可提升用戶品牌粘性與APP使用時長。單車的運動力理念也十分適合開展各類體育比賽及切入健身領域。

2.風險分析

1)高制造成本

OFO的成本為每輛300元左右,但是非常易損壞且需定期充氣維修。摩拜單車的成本為每輛1500-4000元不等,堅固耐用但使用騎行體驗不如OFO。結合目前的高損毀率,運營成本不低。

2)高損毀率

路邊隨處可見損毀的單車,尤其以OFO的損毀小黃車最常見,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OFO的損毀率大概為30%,摩拜的損毀率略低,高損毀率無疑會成為企業營利的一大難題。

3)法律與政策風險

隨取隨用的單車為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使單車“亂占道”現象更加普遍,增加了城市空間管理難度,影響城市交通,存在潛在的政策風險。摩拜與OFO都會為用戶購買保險,但用戶騎行受傷時,單車提供方需承擔何種責任與具體事故如何賠償等并無先例,存在法律風險。

4)盈利模式不明確

雖然共享單車有租車費用與廣告等收入,但究竟能否營利仍是未知,初期新鮮感過后,用戶使用頻率會穩定在何種水平,廠商能否尋找到新的贏利點,都有待時間檢驗。

七、總結

摩拜與OFO總體而言同質度較高,但也存在較大差異。

在單車設計上,摩拜易于上手、較少維修、使用體驗略差、車身有更高可玩性、生產成本較高。OFO借還不方便、損毀率高、騎行體驗佳、車身可玩性差,生產成本低但運維成本高。

APP設計上,使用路徑大體相似,摩拜獨有信用系統,個人中心部分有匯總騎行信息,提供騎行路徑規劃,細節豐富,但APP內無活動運營頁面。OFO不提供騎行規劃,APP內有活動介紹,設計簡潔但細節略有缺憾,如1.8.8版本的OFO仍未提供默認用戶頭像。

未來,摩拜與OFO仍面臨政策風險、車輛管理,新市場開拓等各方面挑戰,海外市場也處于試水階段,市場仍在快速發展,行業內可能會迎來洗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