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有點糾結是否要將心中的一些酸甜苦辣的感受傾倒在簡書這個平臺上。
一方面,我怕自己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到閱讀我的文章的人,即便是一兩個讀者,那對于我也便是有一種負罪感的。人們常說不要在公眾平臺上宣泄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暴露自己心中的秘密;那對于其他人來說,要么只是作為一些茶余飯后的談資,要么只是作為他人的笑料。那對于其他人來說,你的那些雞零狗碎、雞毛蒜皮的個人情緒的宣泄是沒有幾個人愿意讀的。我恐懼宣泄自己內心的各種心理活動和奇談怪論,我怕失去我僅有的幾個朋友,他們會因為我的奇思怪想而遠離我;人們常常鼓勵他人要勇于表達自己,與人分享你的經驗和智慧,但那真的對讀者負責任嗎?還是自己過于自私了,要別人來咀嚼你的那些或負面或消極的情緒片段,而這些情緒又是瞬息萬變的,對讀者來說沒有多少的價值。難道這個世界上的垃圾文字還不夠多嗎,還非要加上自己的那一份。人們真的能理解自己嗎?僅僅因為我們都是作為人類存在的嗎?我們能達到交流嗎?我對這些問題表示深刻的懷疑。
另一方面,我又極其渴望交流,渴望遇到我的同伴。不是又有人會站出來說,你就是世界,深入挖掘你的內心,你便能發現那條真理之路,那條幸福之路;之所以你還沒發現這條通向真理的道路,那是因為你還不夠深入你的內心,反思還不夠徹底,你還沒有將你自身的唯一性貫徹到底,沒有將你的獨一無二性嚴格地執行下去。雖然人們并不需要真理,但他們需要活下去的理由,這理由可以是愛,幸福,親情,幻想,謊言,孩子,別人(唯獨不是自己)。這些理由都是建立在關系之上的,比如戀人關系,親子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人與人自己的關系。這些關系唯獨只有靠彼此的溝通交流才能建立起來的。所以我極度渴望能發現同類,發現具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我極度渴望愛情和友情,我不能封閉自己,即便我只是為了找到存在在這世界上唯一的能理解我的人,我也要奮不顧身,勇敢表達自己。這個人是我活在這世界上的動力和力量源泉;唯有和這人溝通交流,我才獲得了存在的理由。但即便這樣的人不存在,我在敘述的過程中,也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補償和滿足。
我總是處在這兩者的矛盾中,左思右想,搖擺不定。當我已將上面兩方面情況呈現出來的時候,或許這個答案已經在我心中慢慢清晰地展現出來了,雖然還不是絕對的答案,但這個答案已在慢慢地向我走來。而我需要做的是兩者兼顧,一方面繼續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并持續不斷的做到客觀敘述,避免純粹情緒宣泄,盡量生產出精品的文章;一方面勇于表達自己,兼顧負面消極情緒對讀者的影響,盡量做到客觀寫作(雖然這是極難達到的),但是畢竟人都是帶著偏見和視角活著的,很難做到絕對不帶個人情感的客觀。
大師說過:“各種對立面和對立欲望的綜合乃是一個人的總體力量的標志:它能馴服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