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常常都會有陷入兩難境地的時候,似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幾年前,一個朋友和我訴說她的苦惱,那時她剛生下小孩不久,婆婆從農村老家跑到大都市來幫他們夫妻照顧小孩。自然,原本天南地北、從沒在一起生活過的婆媳二人,忽然間在同一個屋檐下進進出出,難免會有不愉快發生。從飲食到衛生習慣再到育兒理念,幾乎處處都持不同意見。朋友不是個攻擊型性格的人,每每遇到二人之間有不同意見時,總是她繳了白旗。可是,她心里明顯地感覺不痛快。
我知道,對于一個心亂如麻的人來說,有必要給她開出快刀斬亂麻的處方。于是問她:你只有兩條路可選:1.讓婆婆回她老家去,自己帶小孩;2.讓婆婆留在一起,幫你們夫妻帶小孩。
她說:我自己帶小孩,我感覺也搞不定啊,再說,我也不想自己沒工作,就做個家庭婦女。
我又問:你不是覺得婆婆在一起,矛盾也多多、自己內心里覺得委屈也多多嗎?那你比較下,是寧愿受些委屈、有人幫你照看小孩、幫著做家務好,還是寧愿自己累死累活扛起所有這些活兒好就為圖個心里痛快好?
她告訴我,肯定還是有人幫手好些。原來她并不是想要婆婆離開,而是不想面對一個相處不融洽的婆婆。
這樣問題就好解決了。我跟她說:其實你內心是想接受婆婆的幫手的。既然接受婆婆的幫手,也就要連帶著接受她的不完美。
后來她沒再跟我嘮叨過婆媳相處的不愉快。我想,她應該從心底里做到了真正的“接納”吧!她的“接納”,也應該走向了良性的互動,因為接納,所以包容、體諒。而人與人的心都是相通的,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你若包容,別人也自然會敬你三分。
去年我本人也曾經歷一件讓自己輾轉反側的事。起源還得從前年說起。
因為工作認真,常有譯友給我介紹翻譯公司。與這件事有關的翻譯公司就是一個譯友介紹的。前年這家公司接下了中宣部的書籍翻譯,英譯本要到英國一家出版公司出版,鄙人有幸通過了2本書的試譯。但翻譯公司和出版公司都明說不能給我署名。前年跟他們說,要不給我提稿費,要不出個證明給我,以證明這書初譯是由我完成的。但他們沒同意,后來就此作罷,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合作。
不意去年此翻譯公司再次找我,但條件還是依然如故。稿費不漲、署名權也不給。說實話,因為出版公司原來曾跟我說過,有機會和英國的編輯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我也為前年錯過了機會而后悔過。但當機會再次來臨時,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因為那一周,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我一遍遍地問自己:愿意接這份工作嗎?問來問去,感覺自己心里過不了那道明明有署名但署名卻不能給自己的坎。因而,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雖然一本書有20多萬字,雖然有跟英國本地人學習native English的機會。
接,還是不接?如果接,那么我極有可能會在做稿的過程中不開心,因為,感覺自己和自己的勞動成果不被尊重;如果不接,可能會錯過使自己的英語快速提升到native English的機會,但誰也不敢斷言,我以后就沒有接觸到這樣的人的機會。
最終,我選擇了放棄,因為,我要遵從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很多人都是如此,一件事、一個決定,又想給個Yes,又想給個No。選擇No覺得會失去一些東西;選擇Yes,內心里又有太多的不甘。怕失去而選擇Yes,結果心理建設沒做到位,致使選擇后的結果并不完美。
面對兩難,不妨使用最簡單的二分法,聽從內心最真實的聲音,選擇你更偏重的那一面。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