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79歲的瓊瑤公開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交代身后事,并提到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看完以后讓我很是感慨:這個作品滿是浪漫、不食人間煙火的作家,在現實生活中竟是如此達觀通透。
她主要交代了以下內容 :
1. 無論生什么重病,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不要各種急救措施。
2. 身后事不用任何方式悼念。不發訃文、不公祭、不設靈堂不出殯。
3. 火化后采用花葬形式,盼一切從簡。
4. 透露她可安心創作下一步小說,還打算和孫女合作,共同出書。
看過新聞,我立刻想起了早已去世的爺爺。他本來高大魁梧,樂觀開朗。后來得了重病,醫治無效,躺在床上不能動。整個人瘦得幾乎脫了人形。有一天他讓小姑姑給他拿一把剪刀,說是要剪剪指甲。小姑姑少不更事,趕緊把剪刀找來遞過去。哪知爺爺使勁拿起剪刀,拼勁全身力氣刺向自己的喉嚨。病床前的家人驚叫著奪下了剪刀,小姑姑差點被揍死。爺爺沒能死成,更痛苦了,他喉嚨里像在拉著風箱,大團的濃痰憋得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我那時只有10歲,震驚之余,心內像被割裂,趕忙跑出去,淚奔如流。
當時家人們總是會可憐我們的一個鄰居。他是一個孤寡老人,生了病無人照看,最后從床上爬起來,用自己的褲腰帶吊死在門把手上。
在面臨死亡這個層面上,比起這位可憐的老鄰居,我覺的爺爺更可憐。他像快要燃盡的油燈,在痛苦與折磨中一點一點耗盡了自己的生命。
還有一次,我去探望一位剛剛做過肝臟移植的病人。遠遠在重癥監護室門口掃了一眼,就再也看不下去。病人手腳全被捆著固定在病床上,嘴上是呼吸機的罩子,全身插滿了管子。他胸口上的被子在呼吸機的支持下夸張地一起一伏。這得有多痛苦啊!朋友說,醫生本來不建議他們做移植,可他們作為家人怎么也不能忍心眼睜睜地看著親人離世。家里的積蓄全部花光,又東拼西湊借了三四十萬,父親還受了那么多罪,最終也沒能搶救過來。火化時嘴上還有呼吸機罩子硌出來的血印。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相信你也見過或聽過。
美劇《實習醫生格蕾》中,經常會出現詢問病人有沒有簽訂“不搶救協議”。而里面的醫生們,很多都簽訂過這個協定。他們是醫生,更懂得當生命無法挽留,如何能夠讓病人最大程度地舒適離開這個世界,才是最好的臨終人文關懷。
將來如果我能夠在睡夢中安詳離世,那肯定是修來的福氣。如果不能,我也希望我的家人能夠像瓊瑤安排的那樣對待我。
對于身后事的安排,我也很欣賞瓊瑤的做法:不要死后哀榮。現在很多地方的葬禮不知怎么回事,有的就操辦地簡直比婚禮還熱鬧:唱大戲,表演雜技,請專業人士來哭靈,甚至跳脫衣舞,簡直比馬戲團耍猴還讓我接受不了。
當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想法,每個人都是自己身體和思想的主人。別人這么做,我予以尊重。但是我不會這么去做。
安排完了身后事,想想現在能做些什么呢?
保持身體健康,繼續努力工作!對,還是像瓊瑤一樣,安心工作,該干嘛干嘛。即使快要80歲她也要繼續下一部作品,即使快要80歲她也要和孫女插圖合作,計劃出一本關于“喵星人”的書。
還是用瓊瑤的話來結束本文吧:
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
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