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一種境界!
現在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所有人都想做老板,沒有人靜下心來好好做事;都認為“站在風口上豬都能上天”,沒有人扎扎實實提升自己的能力;都認為機會來了,所有人都想一夜暴富,沒有人想到成長也是需要時間的!
所有的成長都不是一天兩天,三年樹一品,十年磨一劍。要想成為一棵大樹,首要的條件是時間的積累!10年樹木,百年樹人!
孔子講:“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說話做事,該慢下來的事情,就必須慢下來,扎扎實實地做好。
而養心與求知,恰恰是人生種種修行里,最急不得的事情。心如若隨著權與利跳來跳去,不過徒然心煩。
孔子一日曾與幾位侍坐的弟子閑談,讓他們談談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話音未落,他就洋洋灑灑地講了一大套。
可子路萬萬沒想到,他這一通情感流露,卻讓孔子轉身就賞了他一聲冷笑,這熱臉可是大大地貼上了涼屁股。
孔子事后也解釋了冷笑的原因——“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不是說你講得不好,而是你這沉不住氣的勁兒,太不像樣。
孔子一直強調“敏于行而慎于言”,遇事須機敏麻利,雷厲風行。講話最忌“搶”,一定要思慮清楚,等時機恰當,再慢條斯理地說出來。
急著發話,本就易失之慎重。即便話本身沒什么毛病,若說話的時機不成熟,好話多半也成了壞話。
大涵養的積淀遠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無論心智的歷練,還是知識的學習,都不能急功近利,揠苗助長。唯心神寧定,厚積薄發,才是收獲大涵養,大格局的正途。
有一個有趣的寓言:一群人急匆匆地趕路,突然,一個人停了下來。旁邊的人很奇怪:為什么不走了?
停下的人說: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后面,我要等等它。
我們都走得太快了。如果走得太快太急,你就會忘了當初為什么出發。
不如,讓我們試著從當下開始,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