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支持抗日
經過二天一夜的跋涉,他們一路問詢,一路乞討,一路顛沛,第三天黃昏時候終于到了王梅舍豆芽坊,一見梅舍夫婦,阿大姆媽忍不住地放聲大哭:“房子沒了!房子被日本人燒了,幾十年的心血都被日本人糟蹋了!”阿大姆媽一邊說一邊哭。
“癩升寶”和眾雇工也都出聲大哭,他們雖然逃出了日本人的劫難,都保了一條性命,但還擔心家眷老小,他們現在是生死音信全無,也擔心著家里的草茅屋是否也被日本人燒了?
秀妹對著兒子大哭:“梅舍啊!鄉下的東西全沒了!你們以后怎么辦啊!叫我們今后怎么活啊!”老太太確實也經不起這樣的驚嚇,一路的顛簸,現在有點語無倫次了,陳金姐和梅舍即安撫老母,并即派專人安頓好她。
見眾鄉親這副模樣,蓬頭垢面,衣衫零亂,人人身上都是泥,還抽噎著。
王梅舍安慰大家:“不要哭!只要人在,啥都好!有人在,就有一切,這兩天上海的報紙都登了,日本人從小川沙上岸燒殺搶掠,死了許多人,我伲正擔心鄉下王家樓的人呢?想來接你們,交通戒嚴,又怕接不到你們,走隔嗆。房子燒了不要緊,以后有了鈔票好造的,只要人好就可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現在上海各界都起來聲援打日本人。蔣夫人宋美齡在電臺里講話,呼吁全世界人民譴責日本強盜的侵略行徑,東洋烏龜總會被打敗的!”王梅舍越說越激動。
陳金姐鎮靜了一下說:“大家都洗個澡,擦擦身,換換衣裳再講。”
阿大姆媽一行到了上海,算有了著落,也算有了依靠。阿梅舍見到了眾鄉親,一直牽掛的心也放下了許多。
這幾天王家樓的人絡繹不絕的來到王梅舍的豆芽坊避難。阿梅生也突然出現在梅舍的豆芽作坊里,說要投靠王梅舍,“家里房子被燒了,我現在無家可歸了,你們無論如何要收留我。”阿梅生對著阿梅舍和陳金姐苦苦哀求。
“長兄為父,雖然我們不是一個父母親生的,但我們同根同祖,同是王本善的孫子,鄉下的房子燒了,爺、娘老婆都沒有了,你們兄嫂總要收留我,讓我吃口飯吧!”王梅生邊揩眼淚邊說著。
王梅舍知道他的德性,但想想我外人也收留,更無妨是同宗同族的弟弟,王梅舍對王梅生上下打量了一下說:“好!收留你,但到我這里不是白吃白喝的,要做的!靠勞動才能活命的,明天和我一起去設攤,賣豆芽,回來要浸豆,孵豆芽。”
“好……好!明天跟著你走,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阿梅生一連說了幾個好,因為眼前的生活有了著落。
陳金姐在一邊也和阿梅舍講:“是你弟弟,你要幫幫他的!”
由于逃難的人多,鄉下王家樓的鄉親一半都到王梅舍處來避難,小小的豆芽坊最多時容納了四、五十人,到了晚上,作坊里鋪上木板,再鋪上草席,大家只能席地而睡。阿梅舍夫婦除了安排大家睡地鋪,安排吃三頓飯外,還每天要孵豆芽,早晨出攤賣豆芽,每天的工作量和開支負擔比以前增加了許多。
小兒子福順,小女兒六妹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抗日救亡運動,回來心情很激動,福順對王梅舍夫婦講:“阿爹、姆媽,全中國的四萬萬同胞都起來抗日了,上海各界也都出來游行聲援抗日運動,支持前線打日本鬼子,否則,我們中國要滅亡了,我伲學堂里先生號召大家,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支持前線將士抗日,日本人太可惡了,把我們鄉下的家也燒了,我們全中國的四萬萬同胞團結起來,一定要把日本侵略者趕出去!”福順握著拳頭對爸媽激動地講著。
“對!我們學堂里先生也是這樣講的,阿爹,姆媽我們拿點啥去支援前線打仗?”六妹搖晃著爸、媽的手懇求道。
阿梅舍沉思了會兒說:“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我們捐點錢,表表我們的心意!”
第二天,阿梅舍給福順和六妹每人100元銀洋鈿,兄妹倆拿著爸媽捐獻的錢,到學校去捐助抗日將士。
在豆芽作坊里,阿梅舍去買了材料,陳金姐和阿大姆媽動員從鄉下來的眾鄉親幫抗日官兵納鞋底,做軍鞋。整個豆芽作坊里及外面的弄堂里的人們都投入到了抗日救亡的運動中,每個人確實出于對日本鬼子的無比仇恨,大家都想出點力,打敗日本鬼子,把東洋鬼子早日趕出中國去。
這幾天,阿梅生確實改變了許多,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浸豆、豆芽出水,出攤,收攤,好像比以前勤快了許多。
由于秀妹老太年事己高,加上受到日本鬼子燒殺搶掠的驚嚇,老太一蹶不起,雖經多方醫治,卻回天無術,到上海一個月后,還是駕鶴西去了。
由于戰亂時局,不能回鄉埋葬,真是死無葬生之地,只得在上海火化,等時局平定后,再將秀妹魂歸故里。秀妹的死,更激起了大家對日本侵略者的憎恨。
過了二個多月,也就到了農歷九月底,局勢平穩了一些,王梅舍金姐夫婦和阿大姆媽捧著母親的骨灰盒,率眾雇工回鄉下,把秀妹骨灰與父親金根安葬在一起。
回到家鄉,看著自己辛辛苦苦籌建的房子,變成了一片燒掠后的殘垣斷壁。眼看要收入糧倉的水稻,因無人收割,都變成脫落了稻谷的一根根矗立光稻草。棉花田里一朵朵雪白的棉花,因無人采摘,變成了一個個沾滿黑色枯葉的芝麻球。大家盡量能收多少算多少,盡量挽回因日本人侵略我家園而造成的損失。
回家后大家需有個棲身之地,阿梅舍決定在原小屋宅基地上暫時搭建五間簡易房子,大屋的宅基地準備以后東山再起。
王梅舍夫婦考慮到豆芽作坊的生意,鄉下呆了十天,即回上海去了。
鄉親們也陸陸續續回王家樓了,豆芽作坊也恢復了以前的狀態。
日本人終于攻占了上海,上海淪陷了,后來南京也失守了,國民黨的政府要員們都跑到重慶去了,但全國的抗日救亡的火焰依然熊熊燃燒。
各種抗日組織正在長江南北不斷發展壯大。
陸阿祥是寶山小川沙人,陸阿祥的二姨太與阿大姆媽是遠房的親戚,兩家有些婚喪嫁娶的活動,大家還來往走動的,陸阿祥比阿梅舍大二歲,故阿梅舍稱陸阿祥為“祥哥”。
8.13日軍登陸小川沙,把小川沙燒成一片焦土,掠殺了不少平民,小川沙的民眾不屈服,在陸阿祥的帶領下,當地民眾自發地組織了一支400余人的隊伍,這支隊伍在地方紳士的支援下,裝備較好,在羅店、羅涇、月浦、盛橋、瀏河和滬太路兩側不斷襲擊日軍,后來遭日軍強勢圍攻,只得移師到浦東、崇明一帶,后被浦東編為“邊民抗日自衛隊第四大隊”,這是一支活躍在長江南北的抗日游擊隊。
一天上午,王梅舍和王梅生剛收攤回豆芽作坊,陸阿祥一行三人化裝成豆販子,來到了阿梅舍的豆芽作坊,一陣寒暄以后,向外看看有否“叮梢”,二人在屋外望風,阿梅舍即拉陸阿祥進里屋去談。
“外頭風聲蠻緊,祥哥您今天怎么親自來此地?”阿梅舍感到有點意外。
“梅舍,不瞞你講,有點急事,軍費緊缺,北面新四軍和日本人‘吃緊’了,現在要批槍支彈藥運到江北去,買這批軍火還缺2萬洋鈿,我今天來就和您相商這件事情的。”祥哥左手扠扠頭說。
阿梅舍和祥哥有過幾次接觸,前二年也捐助過陸阿祥1萬銀洋鈿,讓他增添了武器裝備,今天祥哥親自出馬,覺得情況非同一般。
下一節連載《黃梅天》第十一章支持抗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