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這個詞,絕對是漢語中出現頻率極高的一個詞,以至于我在小學3年級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它的含義,并試圖在作文中使用它了。
這本身就是一件尷尬的事情:那時我既不會讀,也不會寫,根本沒有辦法查字典,更加不可能從我讀過的那么多亂七八糟的書中重新找到這個詞而在作文中寫下它。
每次過年,全家團聚的時候,我會有這種感覺。
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應該怎么做,但是,單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有人幫忙,相互配合才行。
過年需要有一種儀式感,又因為牽扯到的人物眾多,這就需要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都相信這個儀式并一起堅守。
圣誕老人也是一種儀式。面對天真爛漫的孩子,所有的大人們必須結成統一戰線,甚至于堅信自己的相信,以免你一個人面對孩子信誓旦旦地描述圣誕老人的模樣時,身后傳來嗤笑和一個冰冷的聲音:"世上根本沒有圣誕老人,全TM是騙人的!"
這個時刻就很尷尬了,如同你穿著皇帝的新裝興高采烈地游街,并覺得大過年的所有的人們應該彼此理解寬容默契相愛和平共處相互只看到美好時,圍觀人潮中突然有人鄭重其事地指出你實際上光著屁股…
人生本就是一場不能退票的大型真人秀,每個人都在其中熱鬧地參與著各種游戲。
我們其實不必吐槽春晚的無聊無趣粉飾太平政治正確。節日本就是在無窮的千篇一律的平淡日子里,人為制造出來的讓游戲更加精彩的一個環節,春晚也只是這個環節中各種平行發展的狀況之一,是目前我們過節廣泛關注并且相對正式的一個儀式。
如果你有更加有趣的事情,大可不必理會這個背景春晚;而若你沒有更加特別的事,放松心態欣賞一下,最不濟最后還能吐槽兩句以示存在吧。
節日里大家團聚,走親訪友時,平時難得一見的七大姑八大姨總會熱情地詢問"做什么工作啊?","一個月拿多少錢?","啥時候吃你的喜糖?"諸如此類種種問題,此時被訪者大概心里都會有一萬只草泥馬奔騰呼嘯。只是,海燕,長點心吧!她們并非真正關心你的雞毛蒜皮心靈成長,大過年的,聚會也是一種儀式。相互不熟沒話找話也是一件很尷尬的技術活,忍忍吧!
生活平淡忙碌,平日里被瑣碎湮沒,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們不要再那么匆忙地抵達離開,輕易埋葬原本應該屬于我們的快樂。就算是再平常的小事,帶著儀式感去做,認真體味過程中的細微變化,也可以幫助我們對抗許多負面消極的因素,發現個中風景。
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向往,都濃縮在這認真的儀式感中。我們每個人,都不要輕易做出那種焚琴煮鶴大煞風景的尷尬之事。
看破不說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才是人生大智慧。輕易戳破飄在空中反射美麗的炫目的肥皂泡,只會讓那個吹泡泡的孩子傷心失望,讓眾人尷尬。
初始的道路總是坎坷泥濘的,或許,在我深一腳淺一腳的探行中,會發現一條通天坦途。我希望有這一天,我希望能有這一天。
我能預見所有的悲傷,但我依舊愿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