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在一個交流的群里看到一段這樣的對話:
小白:哎,現在工作真難找,剛畢業出來,工資低就不說了,壓根沒公司看得上我,投遞簡歷30份,每一份是合適和滿意的,我也不是很好高騖遠啊!
群友:沒事的,小白,找工作千萬不能急,慢慢來,不是不合適,是你沒碰到合適的。
小白:說的也是這么個理,但是找不到我也急啊,我雖然才畢業出來,我也想趕緊找份好工作然后就可以賺錢了。
群友:以前我出來的時候也跟你一樣很急找工作,那個時候很多人也在跟我說不要急,還年輕,有大把的時間,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年輕就是資本"么?用在你身上正好合適。
小白:嗯,也是的,年輕有的是資本。
我看了這段對話也在反復的思考這個問題,從內心問自己,這話對么?用在現在的我身上合適么?
現在說這句話的無不這樣認為:
1、犯錯有很多時間去糾正的
2、時間很多,可以豐富很多閱歷,經歷
3、敢于嘗試和失敗,有大把時間從頭再來
這些話誰都會說,但是在有限的年華里,真的能利用的少之又少,而將年輕變為廉價的成本的數不勝數。渾渾噩噩的度過這些日子,從我們懂事以來就開始了,總用這樣一句話來安慰自己,我年輕,比你能多活幾年就是我現在的資本,其實你沒想過幾年里旁人產生的價值卻是你幾十年都未必能匹及的。
有太多年輕人被這樣一句自我安慰式的語言給傳銷了,請你當心,別人的年輕也許會是資本,但你的年輕就一定是廉價到不能在廉價的成本價!
我一個朋友,學護士的,畢業出來在一家機構呆了五年。現在她26了,每年都會有新的畢業應屆生去那里工作,每次一有新的畢業生過去,和我這個朋友一起工作一起住的時候,都會稱呼一句姐姐。在感嘆歲月不饒人的時候也會覺得這些小妹妹太年輕了,讓他這個80后都有點搭不上話,也就是所謂的代溝。
在一次大家都忙完工作回到宿舍的時候,(我這同學屬于那種喜歡學習想更進一步的人)她在默默的看書,并語重心長的告訴宿舍里年輕的畢業生,趁著你們年輕,多考幾個證,多去學習學習新的東西,別浪費你們現在的時間了。誰知,這些畢業生壓根沒那個想法,異口同聲的說:“姐姐,我們還小,以后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的,不用擔心”接著,一個兩個就忙著跟男朋友煲電話粥,約會,出去浪。我同學的好心被這群小年輕就這樣的忽視了。
“我還小,還年輕”這句話早就成了我們剛出來大多數畢業生的代名詞了,也成為了逃避自己不想努力的借口。
每日在網絡,手機,戀愛中樂此不疲,終日無所事事,與社會上所說的啃老族無兩樣了。在不懂年輕階段怎么去過的你,怎么會知道未來你是站在田園遠看還是站在高山上遙望呢。一手好牌在你所謂的年輕手里硬生生的走向了毀滅。
我蠻佩服那些勵志姑娘,從小就知道我十八歲的時候應該要去接受二十八的事物,去做三十八歲該做的事情,我更加尊敬小小年紀就出來打拼,不為別的,只想未來自己能讓家里達到小康生活,這就是年輕時候的態度。
任何事物當你松懈了,希望并不會再度燃起,當你隨著時間的淪陷,年輕這個代名詞你無法使用的時候,就會感到恐慌甚至一蹶不起。衍生而來就是所謂的“我沒讀書,我什么都沒學,也不會,只能做些賣苦力,投機取巧的活”甚至你會直接被社會的大鍋爐直接翻炒至崩潰!
年輕時候,你不去珍惜,不去冒險,不想接受,整日以此為由掛著QQ,玩著游戲,約著網友,做著在你八十來歲才會去做的時候,你要年輕干嘛?
年輕該怎么過?我想我身邊的奮斗者能給出一定的見解。
我問過我身邊的小伙伴,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努力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他跟我說:“我也不想的,誰愿意花這么多心思去做事情,還不是為了將來我的自己的子女能有一個好一點的環境,不低人一等的心思,當然也是我自己想要過的稍微好點,能有足夠的money可以花啦”那個時候我非常熱衷于做一件事情,但是后來放棄了,我沒資本!
怎么會沒有資本,你年輕不就是資本么?
那都是瞎扯的,哪有這么多年輕人這么多資本啊!不過是在比你年長的人面前覺得你比他小,有比他多一點時間罷了。再說了,我年輕不代表我需要以此為理由去放棄我要做的東西吧!
嗯,沒錯,我很認可,這個朋友所在做的也確實如他口中所提及的,他是年輕,也不缺乏資本,但是我卻把年輕這個資本用在制造更大資本中了。而且他很急,一刻不想停,他經常跟我說的一句話就是:“我覺得我的年紀都跟四五十歲的那些大叔一樣了,我從來不認為我年輕,從出大學那一刻我就有這個覺悟了”
或者你也可以反問自己一句:“我真的還年輕么?在時間的跨度里,從0到1的成長,你的進度條上到底保存了什么?”
“年輕就是資本,我認為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創業失敗了,拍拍屁股,卷土重來
被喜歡的姑娘拒絕了,因為還小,可以遇到更好的
遇見刺激大膽的東西,敢于去嘗試,不怕失敗
碰到棘手的事情了,勇往直前,失敗了沒事,積累經驗,下一次會更好
時間對待每個人都是公平公正的,不管你的進度條在哪了,都需要牢記,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分每一刻。
年輕并不是你的資本,認真努力的態度才是你永遠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