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開始,我領讀《奶蜜鹽2》
10月1日領讀。
一、緣何閱讀《奶蜜鹽》系列?1是今年重啟共讀活動以來,研習社將今年共讀主題確定為家庭教育,所以我們從一月份開始的每月共讀以家庭教育書籍為主,從《心理撫養》、《解碼青春期》、《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孫云曉教授的系列叢書《學習力》、《親子關系》、《好習慣》,到了九月份我們選擇和推薦了張文質老師的《奶蜜鹽》系列。2.推薦這個書目是我的個人建議,一個直接原因就是在今年七月份參加了張文質老師組織的第八屆全國教育行走教師公益研修夏令營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也第一次接觸到張老師提出的生命化教育,接觸到了《奶蜜鹽》這本書,以及共讀這本書的許多書友,書的作者,書的讀者群體,都讓我感到了教育的正能量吸引。于是在商量閱讀書目我提出了這個建議,得到季英杰老師、周立斌老師的支持認可,于是從九月份開始由季老師領讀了《奶蜜鹽1》。我認為是取得了積極的反響。9月24日在海豐縣鴻志實驗學校舉行了線下讀書分享活動,書友們暢談閱讀心得及個人在育兒、家教方面的個人經驗及想法,讓大家都服共鳴及反思,活動上我們還遠程連線了張文質老師,張老師分享了自己的創作初衷,這為大家的進一步閱讀提供了指引和幫助,九月份的共讀活動非常成功,我認為另一個關鍵點是領讀者季英杰老師出色的領讀能力,東北老師標準的普通話,在分享中他多次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育人實踐以及自己帶班帶學生的工作實踐及個人思考,結合張老師文中的一些觀點、安全進行了有深度的分享,讓聽眾們產生共鳴,有所反思,特別感謝季老師,讓我深切體會到了領讀的魅力,讓我更為堅信閱讀真的必不可少,作為老師、作為家長、作為一個社會個體,都必須堅持閱讀和學習。
二、今年我讀本書的封面及序言。在封面上主標題《奶蜜鹽2》之外還有兩行文字:知識成才,性格成器,精神成人,價值成全。這16個字點明了三個層次,從成才到成器再到成人,方能促成價值。可看出精神成人是最終極的實現目標,所以在封面的第二行話寫著:好父母幫助孩子精神成人。能讀全書之后我的深刻印象就是張老師反復地在強調父母必須在家教教育中助力于孩子的精神健康,精神成人。
三、序言的標題寫著:教育的根本在于立人。我仔細琢磨了這個題目,我覺得這個是一個方向性的確立,以立人,立健康之人,立精神健康之人,以此為方向那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就有了方向指引。有了方向本身就意味著喚起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