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尹沽城
春節在家,不想看書。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不想。看來,我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自律。
不過,對好電影的興趣倒是一直在。我發現,我對視聽語言的感知在逐漸上升,以致于與文字語言持平。這是好事,畢竟我的本分工作還是編劇。
春節這幾天,看了幾部電影。簡單聊聊。
1. 神奇動物在哪里
這是一個“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的衍生故事。世界觀的建設依然精致。聚焦在魔法動物身上,自帶萌點,有趣好玩。
我發現,現在的電影都很難有趣。就像王小波說現代中文中智慧和情趣的缺席很嚴重。情趣,關涉審美心理,會提高觀眾預期。
當我看到主人公挎包里的奇妙世界時,我預設了一個期望,這里的全部動物會被一些怪東西攪得一團糟,最好秩序全亂。
不把主角逼入絕境的故事,讀者或觀眾很難達到心里的滿足。
這部電影的攝影、畫面、懷舊風等都沒毛病。就是高潮乏力,因為沒把主角逼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距離神作還差一些火候,但是足夠好看。
2. 降臨
我和這部電影是有緣分的。去年我看了它的預告片,了解到電影的原創故事竟是特德·姜的科幻小說《你一生的故事》。而這部短篇科幻小說集一直放在我的 Kindle 里。
我一直沒看它。我不知道為什么。也許是缺乏一個打開的契機。無疑,《降臨》的出現告訴我,該打開它了。讀完小說,整個人是懵的。原來科幻還可以有這樣一層味道。這是一種思維和抽象想象力的勝利,一種基于數理、邏輯和縝密地布局而實現的近乎完美的科幻小說。
而電影,幾乎99%的還原了小說。具體講了什么,不能劇透。但是推薦去看,無論是電影還是小說。
3. 奇異博士
去年忙著沒看。這兩天找到了高清資源,一睹為快。果然,愛到爆。
我一向喜歡可愛到精致的人類想象力。讀郝景芳的《北京折疊》時,我對折疊的方式感觸還不太深,而這部電影,無疑很好地展示了一個城市究竟會實現怎樣的折疊。
電影的東方哲學意味很濃。特效逼真且精致。別的電影如《星際穿越》等,其特效可以相當逼真,但是基于想象力布局設計的精致,就很少有電影能達到《奇異博士》的高度。
高潮用一個“笑話”來消解,也是夠輕盈夠大膽。有趣???,同樣有趣的電影,觀眾多愛。
4. 愛樂之城
畫面美,音樂好聽,高司令和石頭姐顏值、演技都是樹大拇指的那種。這部電影和《月光男孩》在美國已經是得獎大熱門了。比起《月光男孩》,我更喜歡《愛樂之城》。
氣質喜歡;人物喜歡;故事喜歡;音樂喜歡;畫面喜歡。
故事,其實是爛俗了一些,但好看,是指視覺上的好看。要說心理沖擊力還是弱了一些。我更偏愛現實主義類型的電影。
5. 月光男孩
不喜歡。不是因為黑人或同性戀的關系。是因為故事。故事分三段,跳躍性很大。人物的成長和變化,就像是硬拽出來的。
我不喜歡這種利用歲月更迭直接讓人物變化成長的粗暴方式。豆瓣電影給它的評分也不高??磥?,我和豆瓣的脾氣挺襯的。
6. 總有一天
這部電影,將屹立于“尹沽城最最推薦”影單中,終生旗幟不倒。
丹麥制造,豆瓣評分8.7,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可稱為西方的“熔爐”。在我眼里,它比“熔爐”更好一些。“熔爐”只看到絕望,和絕望之中的一點掙扎。但《總有一天》,在絕望之中,還多了對抗和捍衛。
兄弟兩個進入一家管理“問題少年”的學校。這所學校崇尚暴力和體罰。他們不準有夢想,不準頂嘴,不準做一切規矩之外的事情。他們必須活成一個沒有思想的鬼魂,才有可能在這里生存下去。
弟弟在這個令人窒息的學校里盡全力捍衛夢想,哥哥幫助弟弟對抗一切。但他們還是無法對抗那些魔鬼老師。影片的最后,哥哥得知自己離開學校無望,憤怒地刮花校長的車,被打成重傷幾乎要死。而弟弟帶著夢想,對哥哥展開最后的營救。他只有這一次機會。
這是一部讓我看得又哭、又笑、又憤怒、又無助的電影,我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中,看著弟弟的夢想被一點點地捍衛,直到與龐大的冷酷的體制展開最終的對抗,我哭了。
7. 完美陌生人
今天看完的電影。去年就有好多人和公眾號推薦過。下載好后一直沒看。今天坐在爐子旁,邊烤饅頭,邊看電影。
這部電影讓我想起兩個同樣的室內電影,《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彗星來的那一夜》。它們都是以劇本取勝。一個房子,一群人在里面對話,拉家常。但是,過程中的不可思議和驚心動魄都會讓人屏住呼吸。
這部電影是講三對夫妻和一個男人,都是好友,趁觀賞月食在一起聚餐。有人提議玩一個游戲:把手機都拿出來,放在桌子上。無論來了任何短信、電話、郵件等都要和別人分享。于是,好多秘密暴露了出來。
手機,成了擊潰婚姻、家庭、愛情、現實、身份、人性的最后一層屏障。
除了《月光男孩》,以上六部電影,我都鼎力推薦。
相信我,我推薦的電影,有86%的可能性是好看且值得一看的。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阿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