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外面下著雨,寒冬里的雨讓人感覺到冷得刺骨。馬上就要放寒假了,我與幾位同事在辦公室忙著準備期末的工作。手冰涼得有點硬,身體還時不時忍不住抖動。
? ? ? ? 相對于“新冠”,寒冷真不算什么,那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擔憂。隨著敲門聲傳來,一位老鄉走進了我們的辦公室。這位老鄉應該沒有四十歲,但歲月在他身上雕刻得格外分明。單薄的衣著還顯得破舊,濕透的褲腿還隨著他身體在一起抖動。
? ? ? ? “老師,我想來開轉學證明,春節我跟孩子要回老家。”有點抖瑟的聲音從老鄉口中發出。
? ? ? ? 我停下手頭的工作,問:“這才一學期,為什么要轉回老家呢?”
? ? ? ? 老鄉挪動了一下雙腳說:“這里工作做完了,一時工作沒有著落,我們只能回家。”我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又怯怯地說:“要不我明天再來吧。”
? ? ? ? 我笑著問他:“為什么要等明天再來?你坐一下我就開給你。”
? ? ? ? “我沒想到這么容易!”老鄉也笑了。
? ? ? ? 我走回自己辦公室打印出老鄉孩子的“學籍卡”,蓋上章,又拿回來給他。“這張你拿好,等放假后,你帶到老家的學校去,那邊學校在網上發出轉學申請,我就把孩子的學籍信息轉過去。”為了讓他放心,我還跟他強調了一下。
? ? ? ? 這只是一個縮影,我遇到過很多外來工或進城務工子女。雖然我們這邊與發達城市的差距有很大,但還不算很落后,來的人也不少。我曾跟一位外來工說過:“我很佩服你們千里迢迢來到人生地不熟還帶著孩子求學的,我沒辦法幫上別的忙,就盡量給予你們的孩子讀書方便。”
? ? ? ? 記得幾年前,有一對雙胞胎姐妹要轉過來讀五年。是從私立學校轉來的,我覺得奇怪,都想往私立的去,你們怎么反而要出來?孩子是奶奶帶來的,解釋說:“我在這學校食堂工作,兩孫女就在學校讀,但現在繳不起學費。”
? ? ? ? 是這么個情況,理解,歡迎,這里所有孩子都不收學費的。這雙胞胎姐妹超級棒,用不到一學期就在班上排在前列了。誰知學期即將結束時,奶奶又來要求轉學了。奶奶說:“我這兩孫女在這進步很大,我要轉走是很不甘心的,可惜我在這沒工作了,只能回老家。”明白,歡送。兩女孩的老師可惜得要命。
? ? ? ? 兩年前,有位村居干部帶著一位老鄉來學校,也是說孩子要來讀書的事。老鄉還帶著煙和茶,“來者不拒”把孩子讀書的事落實后,就來談煙和茶。我沒有用家鄉話說,用的是都能聽懂的普通話。“如果我收了這煙茶,過一段時間,老鄉你聽說其他的老鄉帶孩子來這讀書不用順帶著煙茶,會不會在心里罵這位干部,還不如不讓你這干部一起來呢?”我一說完他們都笑了,笑了就好辦,煙茶帶回。“多情多累”還不如不找熟人的好!
? ? ? ? 十三年前,我做過一回“破壞”分子。我協助一位老師處理學生的問題,家長也在場。事情說完后,家長為了感謝老師對其孩子的照顧,拿出了一個大紅包,挺厚的。我對家長說:“我們這不興這個,拿回去,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學生的。”我相信現在這位老師如果想起這事,不會怪我這個“破壞”分子的。
? ? ? ? 我們一點都不高尚,但我們都知道能做什么!這里的“我們”是指我認識的,但我也相信這樣的人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