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秦皇島17歲男生溺亡一事,受到了廣泛關注。
8月2日凌晨4點,河北秦皇島西浴場附近。
韓興博剛下夜班,和六位朋友相約游泳解乏。
誰知道,突如其來的“救命聲”打破了清晨的平靜。
?
他們趕緊沖向海里,這才發現3位深陷海溝的姑娘。
熟悉這片海域的人,都知道海溝有兩米多深,十分危險。
更別說,海溝可能隱藏的暗流。
情況緊急,韓興博顧不得危險,就跳進海溝。
一邊把3個姑娘推上來,一邊讓同伴手拉手,將其拽出海溝。
萬幸,三個姑娘全部救了出來。
有個女孩受傷得嚴重,上岸做了心肺復蘇,就和其他兩個女生被緊急送醫。
姑娘是得救了,可韓興博卻不見了。
同伴們怎么找,也找不到他本人。
凌晨4點50分,藍天救援隊接到西浴場溺水通知。
5點多,救援隊趕到溺水點,就開始搜救。
誰知道,這場搜救持續了將近25個小時。
8月3日,韓興博的遺體被打撈上來。
天蒙蒙亮, 17歲的他,卻永遠閉上了眼睛。
韓興博的姐姐得知弟弟去世,悲痛欲絕,好幾天水米未進。
父母原本老來得子,這個打擊更是沉重。
就在這幾天,家里人來到海灘,為韓興博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紀念儀式。
母親哭成了淚人,幾度站都站不起來。
而父親也變得寡言,只是坐在一旁發呆。
這條新聞發布后,媒體把韓興博稱為英雄。
可就是這么一個見義勇為的英雄身上,卻讓我看到了世道的涼薄……
韓興博本沒有救人的義務,但他卻以身試險。
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公認的英雄。
就在網友緬懷他,痛惜他,感激他救了三條生命的時候,
卻有疑似被救女孩的賬號,在網上抱怨:
我們又沒求他救,都道歉了還要怎樣?
有一個熱心的網友回復她:
你為你的閨蜜打抱不平,他們為那個17歲男孩打抱不平。
誰知道,女孩竟回復了一句:
求他救了?
不好意思,沒求他,他沒了也是活該。
甚至還把男生的見義勇為,當成了“逞能”:
難道我們三個人的命,比不上他一條命嗎?
這些人神共憤的話,一下子點爆了網友們的情緒。
人家救了你們三條命,到頭來一句感謝沒有,竟還嫌棄多此一舉。
聽聽這是人說的話嗎?
事情并沒有因此結束。
緊接著,又有網友曝出一個消息:
韓興博沒能游上岸,是因為有個女生踹了他的頭。
?
希望報警給男孩家人一個公道。
這下,網友們更氣了,紛紛人肉出了女孩的住址、電話和社交賬號。
其中,有個女生發布了自己的“遭遇”——
家里玻璃被壓,鑰匙孔被堵上,收到了死老鼠的快遞。
電話快打爆手機,甚至還咒罵女生家人……
隨后,話鋒一轉:
我還是那句話,誰也沒有逼他那樣做。
你們的行為,對我根本沒造成實質性傷害。
等熱度過去了,我還不是過正常的生活。
后來,也許是經受不住網暴壓力,終于發布了一則道歉。
可是,道歉聲明也敷衍了事,一點兒誠意也沒有。
令人目瞪口呆的是,這個劇情竟然迎來了后續。
?
繼被救女生寒心言論后,一位聲稱其哥哥的男人,在網上直播。
話講了一大堆,但總結下來就幾點:
1、因為網暴,家里過不上正常生活,懇請網友放手;
2、妹妹心里感謝男生,但處于叛逆期,脾氣比較犟;
3、坐在這里給你們數落,已經很有態度了,請大家適可而止……
顯然,哥哥敷衍的態度,也不能平息網友的情緒。
直播各種質疑:
那個男生17歲,你妹妹21歲,這就是你們的家教嗎?
法律是一個人最后的底線,看看你妹妹的所作所為……
也許你看到這里,心里還是憤憤不平。
?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假的呢?
沒錯,“被救女生”的賬號是假的。
“被救女生哥哥”的賬號也是假的。
有一個女生出來辟謠,自己朋友圈的照片被盜用。
導致自己變成了網暴對象,對個人和家人的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并聲明,自己并不是“被救女孩”,那個男人也并不是自己的哥哥。
現已報警處理,等待官方澄清。
隨后,直播平臺就聲明了“被救女孩哥哥”被永久封禁的消息。
那么,他們到底是為了什么呢?
答案也很簡單,為了流量,為了錢!
現在返回去看,這一切竟是一個鬧劇。
我既痛恨網紅蹭流量,吃死者的人血饅頭;
又為那些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網友,感到深深的可悲!
那么,真相是什么樣的呢?
韓興博的姐姐曾告訴記者:
弟弟救人那天,她并沒有和三名女子和對方家人有過接觸。
對方也沒說過不認識韓興博的話。
8月10日,三名被救女孩以及其家屬,還來到韓興博的追悼會。
為了感恩,甚至還哭著向韓興博的父親下跪。
一個女生在采訪時說到:
英雄為我們犧牲了,我們心里真的難過。
我跪下道歉是因為英雄的犧牲,并不是因為網絡暴力,那些難聽的話我們從未說過。
事情到這里,才真相大白。
但我卻注意到了事件中一個很重要的細節:
韓興博,一個未成年人救了三個成年人的性命。
這件事固然很正義,但我卻不太提倡。
為什么?
同樣為人父母的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愿意看到——
自己的孩子為了救人以身試險。
為此, 我有幾點想法和你分享:
1、未成年人的見義勇為,需要建立在自我保護的前提
有一則新聞:
廣西一位老人被偷錢,緊追小偷到胡同里。
小偷扔下贓款時,被一群小學生圍堵。
最后,在民警、保安和小學生的合力幫助下,小偷被控制住。
這件事,當然是很正義的一件事。
從小知道見義勇為,說明孩子們接受的教育很好。
但是,如果小偷情緒失控或者手持刀刃,那么小學生很有可能成為無辜受害者。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理應告訴孩子:
見義勇為的前提,是先保護好自己。
2、見義勇為,理應得到獎懲或表揚
?
有一個典型案件:
四川一老太摔倒在地,身旁三個小孩見狀,立馬扶老太起身。
誰知,老太起身后,卻抓紅一個小孩的手腕,堅稱是其將自己絆倒。
要求20萬賠償。
后經警方調查,老太屬于敲詐勒索。
為了不打擊孩子的見義勇為,有一公益組織特地為三個小孩頒發了5000元“委屈獎”。
碰瓷的行為如今真的見怪不怪。
但孩子的心沒有成年人的城府深。
因此,及時的獎勵,才能幫助孩子判斷是非對錯。
更重要的是,不讓孩子寒了一顆見義勇為的心!
3、和諧的輿論環境,能夠為孩子帶來正確的認知
韓興博的事件,給了我們一個啟發:
負面的言論,會讓做好事的人寒心。
可是,關鍵問題是負面的言論嗎?
不,是造謠。
因為造謠可以蹭流量,因為“吃人血饅頭”可以漲粉,所以網友們肆無忌憚地造謠。
等蹭到流量,賺到錢,他們便銷聲匿跡。
可這對韓興博一樣的好人公平嗎?
顯然不。尤其是對未成年人來說。
因此,我們作為成年人能做的,就是不信謠,不傳謠。
不要看到哪里有一點風向, 就往哪里趕。
造謠很容易,但要辟謠卻很難。
所以,我懇請大家學會理智,讓子彈飛一會兒。
我們維護和諧的輿論環境,其實也在為我們孩子帶來正確的認知。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造謠者一定會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