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兒子正在上籃球課。外面驕陽似火,籃球館里開著空調,也并不顯得熱。很多陪同的家長待在場地里。昨天我也是在里面的,今天我卻出來了。只為不分散他的注意力。如果我在里面,他會時不時的瞅我兩眼,偶爾還會因為做的動作標準,驕傲的朝我擠擠眼睛。
所以今天我還是出來了。躺在大廳里一個躺椅上,刷著手機,轉著核桃。其實我更想睡一會兒,疲乏的狠,睡意十足。
兒子自打籃球后便很少感冒了,這就挺好,其他的都不用管太多。對于他,我盡量學會好好說話,好好表達。讓他感受我的耐心。暑假一結束,他就上一年級了。聽說,也見識了現在孩子及家長的“卷”,但我還是想他能夠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即使緊張,也不至于喪失了兒時的趣味。現在的孩子,陪伴更多的是平板與手機。想想我們兒時,夏天的主題是:釣蝦,摸魚,田間撒歡。炙熱的太陽也阻擋不了我們三五成群的鉆來跑去。每個時代的童年似乎都不一樣。現在可以稱之為“電子化童年”。
父親的角色還在學習,而且是很長一段過程。而陪伴與訴說,便是其中最為核心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