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暫且叫她小z吧,人簡單也勤奮,算是領導心目中的好員工。
在一家公司呆了快3年,職業發展一直很平緩。
有一天她向我傾訴她的苦惱。
“你知道嗎?我們最近新招了一個主管,年齡比我還小。Nnd,不升我也就算了,還給我找一小的。”
“你說我該怎么辦呢?”
我認真的對她說,問你3個問題:
“第一,你有提過自己的晉升想法嗎。”我問她。
“這怎么好意思提呢,如果領導都沒提,我就是提了也未必行啊!”
“那你不提,你怎么知道就不行呢?”。
“第二,主管是需要帶人的,你有帶過新人或輔導他們的成功經驗嗎?”。我接著問她。
“之前公司來了一個實習生,就是我帶的啊,不過帶人也挺麻煩的,教他的時間還不如我自己做了”。她撇撇嘴。
“第三,如果你現在出去,能找到職位和薪水都比你現在更好的公司嗎?”
“你還別說,這幾年來我一直做我這個模塊的工作,真不知道出去了還能不能適應和勝任更多的工作”。她有些遲疑。
顯然,她心里沒底。也明顯,她想換工作的更大原因只是因為目前的不公平感導致的。
她既沒有針對自己的具體情況分析背后的原因,也沒有做好準備挑戰更大的目標或用行動證明自己適合更大的平臺。
晉升的機會不屬于她,其實在旁觀人看來,是合理的。
我們身邊有很多像小z這樣的人。在一個公司里任勞任怨,穩定性和忠誠度都很好。但最后被提拔的往往并不是他們。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職場之路也并非一定要多么精進才叫成功。
但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那些想了幾百遍“我要辭職”卻依然在每個周一的早上不得不爬起來奔波在上班路上的人。
既然“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那混職場,其實都是想高升的”。
1.學會爭取;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絕對是真理。它并非告訴我們,不哭的孩子就沒奶吃,只是在同等的條件下,哭的孩子,吃奶的機會要比不哭的孩子多。
很多時候企業給員工加薪是擔心他被另一家公司挖走,或是員工提出離職,手上有了好幾個offer,想要挽留。
真的是很少會主動的,想給一個員工surprise一樣的告訴他“你太棒了,所以必須要給你升職”。
像小z這樣,如果你連提出晉升想法的勇氣都沒有,別人怎會相信你能承擔更多?
你提出來,未必代表你就一定行,但若你總是閉口不言,是很難讓領導覺得你行的。
學會爭取,不是計較,而是一種敢于接受和挑戰更大目標的自信和勇氣。
即使被拒絕了,也能清楚自己還有哪里不足。
學會爭取,是已經對自己過往的工作做好了盤點和總結,還想讓工作做得更好。
是對自己的一種要求,不在沉默中消亡,而是要在爭議中前進。
2.學會借力;
現在早已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而需要依靠團隊的力量。
作為管理者,你的最大優勢,不是你的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你具備別人不具備的。比如激勵別人,激發別人潛力又能管好他們的能力。
想晉升為一個小主管,最先要學會的,就是怎么帶人,而不是自己怎么勤奮。
小Z說,花時間教別人,還不如自己做來的更快。這反映了她思維的2個問題:
第一,她沒有認識到帶人這個事情背后的意義,而只看到了這件事情本身不好的地方。
因為要占用自己的時間,同時短時間內還不能產生多大幫助,等于浪費了時間還不知道結果怎么樣,因為你不知道你帶的這個人是否能帶的出來。
這是典型的“付出就想立馬要得到回報”的思想。卻沒有看到,通過帶人這個事情,其實可以檢驗你的帶人方法和能力,同時也可以讓自己所有成長。
第二,或許她會存在“帶好徒弟餓死師傅”這種想法。
徒弟啥都會了,還有她這個師傅什么事嗎?我這幾年來積累的本事,就這么免費的傳授他人了,不是太不值當了嗎?
這又是典型的目光短視。
別人在進步,你一樣可以進步啊!如果你一直維持在原地,不能怪別人學的太快,只能怪你自己成長的太慢。
學不會分享和傳授,你就像一個井底之蛙,只看得到自己的那一片天。
當你敢于傳授,樂于分享,你才會重新審視自己,并從別人身上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學會爭取,是逼著你必須時刻去提升自己,有信心和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
學會借力,讓你清楚個人力量的渺茫,讓你看到人的更多可能性,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視野和能力范圍內。靠更多人的力量,才能成就自己。
如果這2點你都做到了,卻依然沒有機會。或許就需要換一個平臺了。
如果這時候你又不想適應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人,挑戰一下自己。那還有誰能幫你呢?
想要自己變得不同,首先得先從改變自己開始。
想要晉升,就從這簡單的2點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