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在春風傾城微雨冷的三月,街道兩旁櫻花會在某一天驚醒枝頭,只是夢里夢外,心事重重。
春閑詩境的日子,讀不進書,也不想去賞春踏青,就連一場電影都看不下去,甚至忘了第一次與她約會的情形,是哪年哪月某一天吧?渾噩索然。
人到中年,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二十歲時的青春戀愛故事呢。我想沒有絲毫余留,多是遺忘在時間的某個角落,已沉亦陌,情非當時,即使再遇見三月的春風十里,也記不清楚當年的一簾幽夢了。
那一年,或是“人生只若如初見”,或是“曾經滄海難為水”;慢慢地,總是記不起,盡喪失了“只是當時已惘然”的后知后覺。
一切都在繼續。管他憑欄處,伊人是誰。
春天,萬物復蘇,人的情緒也會跟著重啟,或悲或喜,或癡或怨,每一縷楊柳風里,都曾有一個故事,衷曲難訴。
童話般的愛情讓人向往,畢竟現實里的結局有時會曲終人散,我想從某本書中尋找一個人的七情六欲,卻始終捉摸不透情欲二字。
?
轟轟烈烈,心碎斷腸,所有支離破碎的愛情都有一個愈合期。
長或短而已。
電影《和莎莫的五百天》中,男主Tom對新來的同事Summer一見鐘情,覺得遇見了自己的真命天女。
不久后,兩個人有了第一個吻,第一次牽手,第一次擁抱,第一次約會……在一起那么多日子的相處,Tom愛上了Summer的一切,本以為他們的關系能穩定下來,卻因為二人對愛情、婚姻的不同觀點產生了分歧,在Summer眼里他們一直只是朋友,第二百九十天,愛情沒了保質期,就只剩下分手。
又過了些日子,男主打算走出失戀的頹廢,重新振作起來,卻發現Summer和別人結婚了,憤怒,絕望,心如死灰。
電影的結局,男主遇見了Autumn,一個真正能和他走到一起的那個人。錯過了夏天沒什么,找到自己的秋天才是最幸福的。
經歷了感情上的創傷,一個人更容易成長。
對于電影里的男主來說,五百天,可能只是他一廂情愿而已;五百天,愛得瘋狂,愛得徹底,終究消逝而去。
有時,抓住幸福其實比忍耐痛苦更需要勇氣。
如果把愛情當成選擇題,無非這兩種,近在咫尺或者遙不可及,前者更容易讓人忽略幸福的存在,后者徒增痛苦而已。
當一個人的愛情觀成熟時才會發現:曾經讓你患得患失的那個人,終會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夢。
愛情,依靠物質基礎,卻離不開精神支柱。
我心中不禁產生好笑的疑問,哲學家的愛情是春風細雨潤無聲,還是石破天驚逗秋雨。
這難免會讓人去思索“真正的愛情到底存不存在”,“我思故我在”,當我們對愛情否認和懷疑的時候,也許用唯心主義可以解釋吧。
車窗外,落日霞光,我坐在車里,突然想起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所說:“要記得在庸常的物質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
或許遇見愛情是依賴精神世界的一種興奮劑,婚姻則是以物質為基礎,帶有一點精神世界而存在的愛情。
當然,生活里除了愛情,婚姻,還有更多東西來平衡你的人生。
每一個人都有另一面的自己,真和假,只有自己知道。
面對愛情,我們都善于隱藏自我,尤其當一個人經歷了風花雪月、經歷過愛恨情仇之后,便學會了克制。
別動情,也別認真?
任何人,都可以被忘記。任何事,經過太多次的回憶,只會成為夢里醒不來的夢。
幸福的愛情,是婚姻生活里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在某個陽光明媚的早上醒來時,有人已經替你煮好了早飯。
愛情最終還是需要婚姻去檢驗,經過生活棱角的打磨。
大部分人婚后的生活都是由激情澎湃歸于平平淡淡,而婚姻的意義就是,明知道平淡如水,也能認真去維持。
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懂得愛情是一種才華,維持婚姻是一種技能。
經營愛情和維持婚姻是人生的必修課,兩個人,相互成長,相互依靠,才能擁有相伴一生的福氣。
去年夏天,去了一趟蘇州,回來發了一句這樣的朋友圈:行人綿綿煙雨中,蝸牛不知雨霖鈴。
雨中的蘇州園林,絡繹不絕的人們在欣賞園中的風景,一只蝸牛趴在樹干上呼吸著雨中的氣息。文騷墨客觸景生情,也許會吟出幾句傷感的句子,蝸牛才不理你們的凄凄慘慘。
在江南的雨勢里,微雨如星芒,傘下行人竟會察覺不出雨在什么時候突然停了。
有時候,我們很容易沉溺在自己內心的感覺里,而忽略了周圍的世界,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變化,也潛意識地認為一切總是自己心里想的那樣,思維難免定式在一個封閉的圈子里。
大多數人喜歡看雨中的風景,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在某個時刻,會去欣賞風景中的雨呢。
如果有,我想,你是否覺得雨停的那一瞬,時間仿佛倒流而過。
幻想時光隧道開通,但不一定真有勇氣重新來過。
一個人內心里還是需要留有一些明月清風的東西,所謂生活的平衡,有時候會讓人產生某種幻覺,那些使自己內心歡喜的,才是你想要的存在,或許是別人無法懂得的,某一刻的歲月靜好。
遇見,等待,長久。
?
迷戀剎那間綻放的煙火,在春風春雨春花春草日子里,愛做春夢驚往事。
?
遺忘,陪伴,真實。
?
一切都是平常日子,偶爾一陣欣喜,當溫風似酒,既拂過臉龐,又暖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