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讓自己遠離誘惑的方法,是讓誘惑不再垂手可得。
自己住的地方?jīng)]有電視,沒有網(wǎng)絡。房間里只有書,床、水。督促自己不把時間浪費在電視和網(wǎng)絡上。
一個同事在上班時間改用老年機,讓自己的工作時間能更加專注,不被外界打攪,保持心流狀態(tài)。
從行為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讓誘惑不再垂手可得的方法是可行的。但從我的實踐來看,卻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我們之所以會被誘惑,是進化的產(chǎn)物。我們的大腦從本能上就喜歡多巴胺和催產(chǎn)素,這些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化學物質(zhì)。這是幾百萬年形成的本能,單純靠讓誘惑不再垂手可得,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因為我們會去尋找其它的替代方案,讓大腦產(chǎn)生多巴胺和催產(chǎn)素。
比如這個星期,我居然玩了王者榮耀(?_?)媽蛋。即使在沒有電視和網(wǎng)絡的情況下,當自己比較累的時候,就是想放松一下。
當我們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來幫助自己產(chǎn)生多巴胺和催產(chǎn)素時,就會采取一些替代的方法。這就是人的本能。
我們需要的是更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更清晰的方法和路徑。而不是采取鴕鳥戰(zhàn)術,讓自己遠離“危險”。
我們?yōu)槭裁磿习a。在《上癮》這本書中,我找到了答案。
讓我們上癮的東西有幾個特點。一是能夠快速的得到反饋,二是一個清晰的獎勵系統(tǒng),三是形成一個循環(huán)的正反饋,四是把一個大目標分解成很多的小目標。
神奇的是,我們可以對好的東西上癮,也可以對壞的東西上癮。
關鍵在于如何設置一個好的機制,誘導自己的大腦分泌出大量的多巴胺和催產(chǎn)素。
我有一個朋友,對走路上癮了,每天都要在微信運動中走上一萬步,看到自己在朋友圈的排名能夠給他帶來極大的快樂,這一種社交媒體中的排名競爭機制,就是一個讓人上癮的好東西。
另一個朋友對健身上癮了。看著自己每天完成多少推舉,多少時間平板支撐,能得到快樂和滿足。
如何讓自己對學習上癮,如何讓自己對寫作上癮?光是熱愛和興趣還不夠,還要有一個良好的機制。
比如對學習。要把一個大目標分解為很多的小目標,每一個小目標的實現(xiàn)都要設計一個獎勵系統(tǒng),這個獎勵系統(tǒng)要能夠真的引導自己大腦分泌出多巴胺和催產(chǎn)素,給自己帶來快樂和成就感。比如想學金融和經(jīng)濟學,就學習薛兆豐老師的課、做筆記,寫心得。每完成一周的學習,就寫一篇心得體會,每完成一個月的學習就給自己獎勵,比如說買一雙耐克鞋送給自己。
對于寫作也是一樣,要設計一個獎勵系統(tǒng)。比如說每獲得多少閱讀和多少喜歡,就達成一個小目標,把這個目標可視化的表達出來,不斷的激勵自己。簡書中的留言和贊,就是這樣的一個系統(tǒng),所以我們在簡書寫作時無法自控。
老子說,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
我們只有充分的認識了自己之后,才談得上改變自己。
最后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是被圖片吸引進來的,那你真的需要好好的重新認識一下自己。(??? ?? ???) 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