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溫情足以打開隔門
——讀《擺渡人》有感
顧俞楠
當我們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又有誰會充當你的擺渡人,引領你的靈魂穿越荒原,到達天堂與地獄的分界線?或許,每個人的心中都存在著一位擺渡人,只是還未出現罷了。但不容置疑的是,他一定會讓你感受到人間溫情。
剛接到這本書時,我早已被書上唯一的一句話所深深吸引: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迪倫是個單親女孩,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媽媽無話可說,在學校里受到同學的嘲諷和捉弄,唯一要好的朋友也因有事轉學離開了,她別提多痛苦了。而迪倫一直對自己的親生父親很想念,在萬般無奈下,她決定坐火車去看望父親。
然而,不幸卻降臨了——路上突發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之后,卻驚恐地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她的眼前卻出現一片荒原,我想,她一定驚呆了吧!此時,就在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出現在她的眼前,他便是崔斯坦——迪倫的擺渡人。
“嗨!我叫迪倫。”
“崔斯坦。”
相遇是那么巧妙,他們相遇得那么從容,又是那么意外,他們第一次的對話打開了一扇故事之窗,如史詩一般動人的故事。
當他們第一次單獨相處,當崔斯坦還未訴說實情時,他們在一處破敗的簡陋窩棚里過夜:小屋緊挨著山底一條狹長的山谷,看起來荒廢已久,一面石墻搖搖欲墜,屋頂有幾處大洞,門窗也不知去向。透過文字,我知曉了那小屋的破舊不堪,但是御寒抵風還是能起大作用的。于是,兩人同坐一片屋檐下,小聲地交談。不久,睡意如帷幕般籠罩著迪倫,她太累了,已經精疲力竭了。就這樣度過漫長的黑夜也好。
當群魔攻擊迪倫時,當迪倫陷入“拔河比賽”中時,崔斯坦護著她,寧愿自己被折磨得千瘡百孔,疼痛無比,也不惜一切去救她。幾天的相處,他們心中便都油然而生出一種特殊的情感——友情。
我停下腳步,慢慢回味那震撼人心的挽救情節,心靈仿佛一直在被一根銀絲牽動著,想必我此時的心跳也跌宕起伏吧!
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崔斯坦無可奈何地告訴了迪倫實情,原來啊,她不是幸存者,而是車上眾多人中唯一的遇難者!這一消息讓我大吃一驚,目瞪口呆,想起當時車上的情景,想起那個出現在迪倫噩夢中的女人坐在火車上,不免有些毛骨悚然,后背發涼。多么不幸的女孩。
然而,迪倫并沒有像其他靈魂一樣將自己的痛苦發泄出來,而是平靜地淡淡一笑。也就是這樣一個與眾不同,不畏懼死亡的女孩讓崔斯坦既意外又心動,也讓我這個局外人、旁觀者嘖嘖稱贊。如果我是迪倫,我會怎么辦呢?我會像其他靈魂一樣抱怨、發泄嗎?還是會像迪倫那樣冷靜而毫不畏懼?
接下來的日子也是全書中最溫暖動人的一段,他們倆相伴躲避惡魔的利爪,攜手走過可怕的沼澤地,共同度過危險的湖區,也同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也是經歷了與迪倫相處的日子,崔斯坦也因此愛上了她。她的靈魂不同于其他靈魂,純潔得讓那些惡魔想入非非,特別是她勇救其他靈魂的那一刻,富有同情心的她而且還擁有著少女的悸動與嬌羞,這樣的一個女孩,誰不會動心呢?
人生最美好的事也許是你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那個人也愛著你。的確如此,迪倫也愛著保護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他們相伴的日子是那么溫暖卻短暫,他們聊天、吵鬧、心動、擁抱……這一切在荒原中顯得那么珍貴,仿佛時間靜止,所有真摯的情感也凝固在那一刻。
在繁盛的宴會也有散席之時。
迪倫終于到達了分界線,進去會看到美麗的天堂,可對她來說卻是荒涼的城堡。沒有了擺渡人,沒有了愛人,就如撕心掏肺般那樣難受。于是,她義無反顧地返回荒原,去尋找崔斯坦,就算犧牲一切也在所不辭了。
就這樣,歷經千辛萬苦,在返回的路途中,碰見了崔斯坦,那個讓她魂牽夢繞的的人,情不自禁,我想起了《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一句話:我渾身傷痛,跋涉萬里,疲倦地尋找,只為與你相見。
最后,迪倫帶領崔斯坦回到了車禍事故現場,回到了肉體,愿與她廝守一生。
“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
沒錯,崔斯坦一直默默地站在迪倫身后,從未離開。就這樣,我心懷美好的祝愿輕輕合上了書,耳邊又響起最后的那段對話,甚是溫暖啊!
人性溫情足以打開隔門,克萊爾·麥克福爾所創作的結局果真讓人出乎意料,她的文字也十分獨特,具有超強的畫面感,將荒原和分界處的景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從而流露出的情感更為真摯感人。
其實,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扇門,那也是我們口中常說的坎兒,打開這扇門,需要人性溫情同時也需要對自己的堅信,對他人的依賴,對未知世界的肯定,如果你怯懦了,你就無法打開隔門。或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當自己的擺渡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又會是你的擺渡人?我堅信,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給了迪倫承諾、溫情與幸福,如那句話所說: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你需要我。
論勞苦社會,品《駱駝祥子》
顧俞楠
?提到老舍,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了,想必他的這部著作《駱駝祥子》也并不陌生吧!
?了解一本書,首先要了解這本書的作者。
?據介紹,老舍是在舊北京的大雜院中長大的,他從小接觸的是小商人、小手工業者、人力車夫、舊藝人等下層平民,他們的生活狀況、人生態度,他們喜好的娛樂形式也都對老舍產生了最原始的影響,奠定了他創作的生活基礎。所以這本書才充滿了北京窮苦社會的風俗風情。
?車夫祥子來自鄉間,是一個質樸而固執的農民形象。當他認準了拉車這一行,他就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車迷。通過三年的省吃儉用終于買下了屬于自己的一輛車。
?是啊!水滴石穿,金石可鏤,這種不懈的精神也是我缺的。當想起我自己制定學習計劃時心潮澎湃,施行計劃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弄得悶悶不樂的,真是慚愧不休。更何況,當時的社會遠遠比現今苦多了,可見,箱子是有多大的決心與毅力呀!
?接下來便是小說波瀾起伏的地方了。
?祥子沒有與自己的車就此安定下來,連半年都不到的時間,他在兵荒馬亂中被逃兵帶走,失去了洋車,之牽回了三匹駱駝。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他下定決心,從頭開始,進城先賣駱駝,也許會換來一輛車呢!
?夢想固然美好,但現實總是殘酷的!進城以后,三匹駱駝賣給了一位老者,那個價錢離新車還遠著呢。可眼前之景,無奈,只好作罷,賣給老者,繼續走上一條拉車之路。
?可還沒等他再買上車,所有的積蓄又被偵探敲詐洗劫一空,買車的夢想再次成為了泡影。
?直到后來,在人和車場認識了虎妞,和虎妞離開車廠時,他再一次拉上自己的新車(其中他經歷了很多)是以與虎妞那畸形的婚姻為代價的。但好景不長,虎妞死于難產,祥子把車賣了,錢用來給虎妞入葬。
?從這里我讀出了祥子的重情重義,他有著一顆善良之心,無論虎妞之前罵他還是威脅他不讓他拉車,但終究是對他好的。我還想到了有一句古話“一日夫妻百日恩”。
?小說到現在還未結束,因為光光寫到這兒是不夠的,還不能把當時的窮苦社會寫得淋漓盡致。
?當祥子人車兩空時,又連遭生活的打擊,加之自己心愛的小福子上吊自殺了,他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與信心,她不再像從前那樣以拉車為自豪,他開始狂躁不安,開始厭惡拉車也厭惡勞動。是的,生活捉弄了他,讓那個本質樸固執的勞動人民形象變成了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尸走肉。箱子開始吃喝嫖賭,開始出賣他人,背信棄義。他真的是徹底墮路了。
?慢慢地把書合上,閉下眼,心中痛惜之情油然而生。祥子命運的纖繩本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牢牢地抓住,可還是難抵當時不合理的社會制度與和敗壞的社會風氣啊!這真的是人物悲劇中的社會悲劇啊!
?老舍說過:“我觀察的不僅僅是車夫的一點點的衣冠上的、表現在言語與姿態上的那些小事情了,而是由車夫的內心狀態觀察地獄究竟是怎樣的。車夫的外表上的一切,都必須要有生活和生命上的根據。我必須找到這個根源,才能寫出個勞苦社會。”
?的確如此,老舍這樣寫真切地深入到一個車夫實實在在的生活和內心中去,從而真切地反映出底層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事實上,也贊美了底層勞動者。
?論勞苦社會,大家真的可以好好品讀一下《駱駝祥子》這本著作,他一定會讓一個處于新社會的你受益匪淺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年級十五班 ? ?顧俞楠